方國珊 西貢區議員 香港新界中小企總會會長
隨着世界經濟格局重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求變得日益迫切。面對新時期的內外環境變化,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應發揮「改革求變,守正創新」精神,識變、應變、求變,積極對接國家戰略,主動作為,提升特區內聯外通的優勢。
今年以來,圍繞創新科技的活動在本港陸續開展。主辦機構如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數碼不求人」等,設立了主題演講、圓桌論壇、實體展位分享等環節,幫助參與者加深對新質生產力的理解,把握當下發展機遇。
香港可把握新工業革命機遇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日前舉辦「智瞻2025」論壇,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教授應邀發表主題演講。林毅夫教授指出,新質生產力源於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其核心是高科技、高質量、高效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既需要發展新興產業,也需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香港擁有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獨特優勢——憑藉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完善的創科生態系統以及中外市場橋樑角色,香港可在智能製造、綠色金融等領域實現突破,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把握機遇。
這類活動在指明發展新質生產力對香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之餘,還就新型工業化、中小企出海、知識產權保護等內容進行專業分享。筆者支持且由衷希望本港未來能增加類似活動的頻密度,讓更多從業者了解現時趨勢並從中受惠,以配合國家規劃,有序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小企用好資助加快數碼轉型
去年11月,香港信保局與香港貿發局聯合發布《港商迎來跨境電商新機遇》調查研究報告,其中顯示高達九成受訪企業認為未來兩年跨境電商業務會帶動可觀的銷售增長。生產力促進局旗下的「數碼不求人」平台,通過提供市場上各類型數碼轉型方案、科技培訓課程及行業最新創科活動資訊,助中小企業配對適合的解決方案並開拓新商機。另政府已撥款推出「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以一對一的配對資助模式,協助零售和餐飲業的中小企業應用電子支付及其他現成基礎數碼配套方案,加快企業數碼轉型。
多年來,特區政府透過資助計劃,協助香港中小企業升級轉型和提升競爭力。其中,「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資助香港非上市企業開拓共39個已與香港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或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的經濟體的業務發展,「BUD專項基金」中,「電商易」所涉的地域範圍已擴大至東盟十國,企業可用高達100萬元的資金推行電商項目。筆者相信,藉上述種種支持,本地中小企可以逐步適應現時經濟發展趨向,保持甚至穩步提升自己的市場競爭力,迎接未來的挑戰。
正如林毅夫教授所說,香港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既要依靠企業家的敏銳市場洞察力和科技創新能力,也需要政府發揮積極有為的作用,幫助企業解決難以克服的問題。香港擁有世界級的教育資源和豐富的人才儲備,以及與內地龐大製造業生態系統的緊密聯繫,在科研成果轉化和傳統產業升級方面獨具優勢。香港中小企業要加快數碼轉型,把握跨境電商發展商機,開拓新市場,政府和業界須齊心協力,推動新質生產力和新型工業化,一起實現「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的願景,建設更加美好的香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