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西城
許多年前,就認識了胡金銓,跟銀幕上的形象大不相同,胖而不鈍,腦筋靈活有異常人,不少自詡天才者猶有所不及。怎個靈活法?無妨舉一例言之:他本來不大懂英文,《龍門客棧》一舉成名後,發狠啃英文,結果不但能講且還能寫。他告訴我許多在外國發表的英文講稿,都是出自自己手筆,我一聽,嚇了一跳,這可不是鬧着玩的呀,我讀了十多年英文,講不行,寫不濟,胡大哥(胡金銓)憑什麼,真有這能耐?一回聽他跟老外講英語,嘰哩呱啦,標準美國音,真行,講稿寫得筆走龍蛇,文法無誤,嚇煞小葉。許多外國電影工作者,提起金銓的名字,無不豎起大拇指,高喊「Marvelous!」
成名的背後,往往包藏了辛酸,胡金銓未成名前,可嘗遍了眾多酸澀苦辣的滋味,在片場當美術小工前,曾在天星碼頭畫廣告牌,攀上爬落,險象環生,僅能餬口。美術小工不賺錢,只好「跑龍套」,賺個二分四,他不氣餒,立誓要當導演,人罵他「神經病」,眼皮一翻,罵道︰「你才是!」對自己信心百倍(以我之才當可勝任愉快啊),那時,他的把兄李翰祥已憑《江山美人》奪得亞洲電影節最佳電影獎,打響了招牌,大樹足可遮陰。
有人在朝好當官,胡金銓趁個空隙,一把拉住李翰祥︰「我的哥呀,你可得幫襯幫襯小胡不可!」錦州大漢李翰祥是講義氣的,有心關顧把弟,不慌不忙說︰「做得到,一定盡力。你想幹什麼?」以為想當個演員、編劇,孰料金銓賊嬉嬉笑︰「我想當導演!」什麼都不難,當導演不簡單哪!看到把兄臉露難色,知事難有可為,悲從中來,忽地放聲大哭,聲震屋瓦。這一哭,猶如天降暴雨,直把李翰祥嚇個半死,連忙加以安慰︰「小胡,別哭別哭,我試試說去!」李翰祥謁見邵逸夫爵士(六叔),道明來意。邵爵士臉一緊,陰霾滿布︰「小胡,別別別!他怎行?還記得那部《大地兒女》嗎?我血本無歸哪!」李翰祥挺胸凸肚︰「邵爵士,我擔保,他拍不來,我免費補拍,行嗎?」賣座導演出而說項,邵爵士不好不賣面情。於是胡金銓又當上導演,這部電影就是《大醉俠》,空前賣座,捧紅岳華、鄭佩佩。狗尾續貂,衍生了武俠片經典《龍門客棧》。
胡金銓一向喜歡輕攏慢撚,精雕細琢,拍攝速度之慢,圈中無出其右(今已有王家衛破之)。因而這個「哭出來的導演」,終其一生,作品來來去去不外乎十多部,卻全然是精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