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我們已經看到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以來對政府內部人員和對外援助支出「開刀」,但上述所有措施都會觸動極為廣泛的群體利益,必然招致強烈反對,特朗普能迅速做到這一切嗎?如果不能,那麼特朗普的加關稅之舉就會淪為「畫虎不成反類犬」,財政赤字不降反增,「再工業化」落空而國內通脹暴漲,社會群體性騷亂也有可能爆發。就這次總統令宣稱要針對的目標——芬太尼和非法移民危機而言,向中加墨三國施壓也無法根治,因為這兩場危機根源在於美國國內治理,需要美國自己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氣,向自己國內體制痼疾開刀。
枱底利益才是美毒品肆虐根源
就芬太尼危機而言,中國是全球毒品治理的模範,是國際社會公認禁毒政策最嚴格、執行最徹底的國家;美國人口僅佔世界5%,卻消費了全球80%的阿片(opioid)類藥物,堪稱全球一家獨大的「主要毒品需求國」,沒有資格對中國的禁毒努力說三道四。美國毒品氾濫的根源在於自身能力不強,管控不力,減少國內需求才是治本之道,其食品藥品監管體制,司空見慣的政府監管部門和製藥公司之間來回「橫跳」攫取最大化個人收益的「旋轉門」現象,「權力鬥爭派性高於人性」的黨爭,所有這一切共同構成了美國芬太尼危機難以解決的根源。
2017年英國《衛報》報道,此前10年,美國製藥公司為游說和資助美國國會議員而投入的金額高達近25億美元;當時的美國國會中,眾議員每10人有9人、100名參議員中有97人接受了製藥公司的競選獻金;這次特朗普任命的衞生部長人選小甘迺迪在美國參議院對他任職投票前的聽證會上「掀桌子」式公開指責參議員們收受大藥企巨額政治現金,一貫以窮人代言人形象示人的左派伯尼·桑德斯也收了150萬美元。這樣的政治體制痼疾不能解決,抹黑中國和加徵關稅有何用途?
美政客慣將國內問題諉過他國
一國要想建立並長期保持經濟、社會治理優勢,根本在於提升本國民眾自身的勤奮、好學、進取和守法、道德觀念。一種體制無論理論上如何完美,歸根結底都是要由人來執行的。可是在實行普選的美式代議制民主政體下,倘若要求民眾自省、自律、自我改進,由於違逆群體內在惰性弱點而注定是競選「票房毒藥」。因此,與行政主導體制相比,這種體制下的國會議員和行政部門,天然有着更強烈的迎合民眾群體性弱點的內在傾向,不是實事求是自省自律解決問題,而是諉過於別國。美國前代積累的豐厚國力遺產,又使美國政府至少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有能力強迫別國接受自己的諉過,而無需為此付出十分明顯的代價。
至於非法移民問題,無需否認這一問題對美國長治久安、乃至生死存亡的重大意義,也無需否認加拿大和墨西哥在這方面確實存在嚴重問題,但如果不能改革美國國內政治體制缺陷,對加拿大和墨西哥施壓是無法根治的。因為在現行美式競選政體下,至少二三十年來,民主黨已經演變發展成為一個以身份政治(種族和性取向等認同)、多元文化等等為政見乃至「政治正確」基本原則的政黨,其近年的黨代會代表構成中,黑人、拉美裔、穆斯林等政治活躍少數族裔佔比通常達到其在美國總人口中佔比兩倍甚至更多。正是這種身份政治操作在西式政治遊戲規則下,有利於至少一段時期內攫取選票,激勵了民主黨陣營長期縱容、激勵非法移民湧入,甚至把非法移民視為「政治正確」,以至於在發表2024年國情咨文演講提及委內瑞拉偷渡客殺害美國女大學生案而稱兇手為「非法移民」之後,時任總統拜登還要為使用「非法」一詞而公開表示「後悔」。如果不能解決美國政治體系內部這些深層次問題,特朗普關稅戰力度再大,效果又能有幾何?(續昨日,全文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