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生肖展最敬業文物」彩繪十二生肖陶俑、「特邀嘉賓」婦好鴞尊、充滿新春氛圍感的桃花洞釉燈籠瓶、白玉「天官賜福」佩、「好酒」白釉盤……在首個「世界非遺版」春節來臨前,「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22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近200件文物展現中國春節的魅力。
今次展覽策展、國博副研究館員諸葛英良介紹,展覽甄選近200件(套)館藏文物精品,涵蓋青銅、玉器、錢幣、陶瓷、金銀器、漆器和書畫等多個品類。通過「景星慶雲至,天授人和時」「乾坤萬象和,山固壽無疆」「又是春時節,春色如人面」三個單元,配合濃郁吉慶氛圍的展陳現場,深入挖掘春節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反映春節所蘊含深厚內涵,讓觀眾在濃濃年味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國博館藏彩繪十二生肖俑每年都會亮相生肖展,今年「值班」的是龍陶俑和蛇陶俑。這套生肖俑1955年出土於陝西西安市東郊韓森寨唐墓,現完整地收藏於國博,是國博館藏中極為珍貴的唐代考古出土的十二生肖俑。陶俑作獸首人身造型,獸首分別為十二生肖中龍、蛇形象。人身直立,穿交領寬袖衣,長垂至足,兩手籠袖拱於胸前。中國國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趙玉亮表示,早期的生肖俑形象較為寫實,為陶質,見於北朝時期,形象是單純的動物形,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其藝術成分逐漸增加,成為以動物和人物相結合的形象,顯得生動有趣。
為何婦好鴞尊成為乙巳蛇年國博新春文化展的「特邀嘉賓」?專家表示,是因為其雙翅部位各裝飾有一條盤曲狀的蛇。蛇首近桃心形,蛇身裝飾有連續的棱形雷紋。蛇的盤曲造型與翅膀部位的羽翅形象近同,似乎暗示着蛇與鴞之間的某種幻化與結合。這是蛇類紋飾作為裝飾題材出現在商周青銅禮器之上的一種典型代表。
另外,還有一批觀眾喜愛的「明星文物」亮相展覽。明代的「好酒」白釉盤產自磁州窯——北方最大的地方民窯。白底盤子上書「好酒」字樣,胎質略粗,書法風格灑脫,彰顯北方民間瓷器藝術粗獷率真的氣質。比例勻稱,釉色絢麗多彩,白色外壁上以吹釉法施黃、藍、綠、紅等釉色,將多種顏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內壁為松石綠釉,色彩對比鮮明卻又色調柔和,形狀不規則的色塊如同綻放的煙花,極具暈染效果,給人以朦朧夢幻之感,體現了乾隆時期瓷器製作的高超技藝和獨特審美。白玉「天官賜福」佩潔白瑩潤,中間鏤雕「天官賜」,左右兩邊各雕展翅蝙蝠,表達着美好的祝福。
展覽還通過多種手段實踐文物活化。展陳形式上推陳出新,百花圖捲與形態各異的玉蝴蝶構成富有韻味的裝置性展示;各類寓意吉祥的文物與空間布景形成呼應;互動屏、交互式投影拉近觀眾與文物的距離;重點文物對應開發系列文創,滿足觀眾「把博物館帶回家」的願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