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左)與老師葉嘉瑩在一起。 張靜供圖
●張靜新書《詩詞大先生》 記者張寶峰 攝
●張靜 張靜供圖

先生遠逝,詩教綿延。在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過世49天的特殊日子,香港文匯報對葉先生嫡傳弟子、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靜進行了專訪。圍繞她的新作《詩詞大先生——葉嘉瑩的詩教人生》,張靜講述了她與恩師的點滴往事、葉先生倡導的詩教精神,以及傳統文化在當今時代的重要意義等話題。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寶峰 北京報道

《詩詞大先生》一書包含六個章節,題目分別是「未應磨染是初心」「文明新舊能相益」「心理東西本自同」「只是征行自有詩」「高節人相重」「詩教綿綿傳嗣響」,以及一個附錄,包含了六篇有關葉嘉瑩先生的專訪文章或對話實錄。

葉嘉瑩先生在為該書所作序言中寫道:「師生的情誼,是他們的理想和志意的一種傳承,有時甚至比骨肉更親近。我和張靜之間『攜手同日行』的日子算來已有20多年了。這本張靜寫我的書,除了學生對老師的溢美情辭我愧不敢當,內容都是可信的。其實我了解張靜,書中字裏行間流露的,不僅僅是對我個人的情感,更是對中華詩教當代傳承的一份深情。」

張靜曾師從葉嘉瑩先生從事博士後研究。在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獎的文學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中,張靜擔任學術顧問兼聯合製片人。張靜還曾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宗師列傳·大唐詩人傳》等節目中擔任主講嘉賓,並廣受好評。

天外從知別有天 以詩作別人世間

談及《詩詞大先生》背後的故事,張靜回憶說:「當我拿到這本書去醫院跟葉先生匯報的時候,先生本來吃過晚飯正在打盹,然後我就跟先生說我到了,先生睜開眼看了一下,後來我就說先生《詩詞大先生》出版了,先生就眼光一亮,說好啊好啊。在我們互動的時候,旁邊的阿姨就幫着拍一個照片,那也是我生平跟葉先生的最後一張合影。」

在這本書的序言中,葉嘉瑩以一首小詩作結:「天外從知別有天,人生雖短願無邊。枝頭秋老蟬遺蛻,水上歌傳火內蓮。」張靜說,其實這是葉先生早年創作的作品。「之前有一次雜誌約稿,要選一組詩,我就選了這首。但葉先生說把這首去掉。當時我問為什麼?先生說:『這首詩我不在了再發出去。』所以當先生寫序用到這首詩時,我心裏就咯噔一下。今天我們再想這首詩的意境,確實可能先生也是在跟我們做告別。」

先生燃心燈 我輩再傳承

作為中華詩教當代傳承的一面旗幟,葉嘉瑩先生曾說:「詩詞中的那種感發,絕不只是知識,它是一種生命,是能夠提升你心靈和品質的一種能量。這就像古人的傳燈之喻,『一燈燃百千燈』,能使『冥者皆明,明終不盡』。」而張靜在書中也曾提到,葉嘉瑩先生曾說:「我的老師點燃了我心中的燈,她也希望我能夠把這一點火焰傳遞下去。」

談及中華詩教的當代傳承,張靜對香港文匯報說:「當說到詩詞對你我意味着什麼,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我們可以想見:一個人在一個環境裏浸潤久了,不自覺地就會帶上這個顏料的顏色。所以葉先生用她的百歲人生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人在詩詞的環境中浸潤久了,會讓自己的生命帶上什麼樣的色彩。那麼我們又期待自己的人生帶上什麼樣的色彩?我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環境讓自己去浸潤呢?也許這就是中華詩教的意義。」

「葉嘉瑩精神」勇立天地間

如今,當提起葉嘉瑩先生時,人們總會想到一個詞——「葉嘉瑩精神」。對此,張靜表示,葉先生在天地間留下了一個榜樣,讓後人相信我們都可以像先生那樣,達到這樣一種境界,達成這樣一種理想的人生。就像憨山大師曾經講的「荊棘叢中下足易,月明簾下轉身難」。

張靜說,在生活順意之時,可能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躺平。然而,葉先生在90華誕的一次會議上還講:「我非常感謝大家來,如果有來生,我還想做教師,我還想教古典詩詞,我還要繼續努力工作。」後來,白先勇老師便說:「我的老師葉嘉瑩先生說還要努力工作,她90了還要努力工作。我們這七老八十的學生也不敢退休了。」

「葉先生用她的百歲人生向我們展示了『月明簾下轉身難』,而且她做到了。所以我想葉先生的人生是圓滿的。」張靜說,雖然每個人心中的葉先生或許會有不同,但先生四海弘文、一燈傳道的這種精神,會勇立天地之間,永遠激勵着我們後學。希望我們也可以像先生一樣,開啟自己的詩意人生。

在詩詞世界裏 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為葉嘉瑩先生的嫡傳弟子,張靜還向香港文匯報分享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首葉先生的詞。「一世多艱,寸心如水。也曾局囿深杯裏。炎天流火劫燒餘,藐姑初識真仙子。谷內青松,蒼然若此。歷盡冰霜偏未死。一朝鯤化欲鵬飛,天風吹動狂波起。」張靜說,這雖然是葉先生早年的一首詞,但它確實讓我們認識到先生的不同側面。

「就像在《掬水月在手》裏,葉先生專門提出了弱德之美。很多人認為葉先生的一生都踐行了弱德之美。」張靜說,在這首詞裏,葉先生說到了自己,她像水一樣有「局囿深杯裏」的一面,比較含蓄、內斂、沉靜。同時也有「天風吹動狂波起」的一面,也有能夠飛舞的一面。

張靜說,在與詩詞相伴的人生道路上,先生有了這樣一種可以追尋理想、成就事業的堅定信念。「所以我覺得這首詞把葉先生的不同維度都告訴了我們。事實上,在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歷程中,可能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磨難,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也許從葉先生身上看到的這束光,就能夠指點我們的人生,讓我們可以在詩詞的世界裏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