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珏 北京報道)在佔領美國App區下載量第一後,小紅書打開了中外網友「密接」的新世界大門。從最初的互致問候,到結成搭子互相學習普通話和英語,再到兩邊就衣食住行「對賬單」,如今小紅書又創造了「大海撈人」的奇跡——一位中國老教授,發帖回憶40年前與一名美國教授的交流往事,見其思故人心切,中美熱心網友迅速掀起網絡尋人接力,不到半天,就成功聯繫上對方。一場隔着太平洋的跨世紀重逢即將在兩國網友的合力促成下出現,令人淚目且期待。
「如果道丁現在還活着,我還想跟他聊聊。」小紅書博主「李香燦的日記本」,是一位名叫李香燦的爆破安全學教授,退休前就職於原冶金部安全環保研究院。他一直在小紅書上發文憶述自己的求學及工作經歷,在其中一篇帖文中,記錄了39年前,他與一位叫道丁的美國教授的交往往事。李香燦回憶,這輩子花最多時間學習的就是英語,每次看資料都必須逐字逐句查字典,自己第一次接觸美國人是1986年,當時他翻譯了一本叫《爆破振動監測與控制》的書,並與從美國來華訪問的原作者道丁有了一次交流。
曾共進午餐 交流技術
「我練習了很久的How are you,但和他握手時還是沒說一句話。」在李香燦老人的記憶裏,道丁個子高,身材寬,眼睛藍,還邀請他參加德國的一個學術交流會,但因為自己的英語口語不好所以沒有去。他們一起共進了午餐,他記得午餐時兩人隔着翻譯,交流了很久的技術,「那時的我們,一心只想讓中國的爆破技術發展更快一些。再後來,我們的技術也被翻譯到了全世界」。李香燦寫道,孫子問他,有沒有嚮往過美國的技術和生活,「我回答得很乾脆,一點也沒結巴:『我從來就沒嚮往過美國,我知道那兒的技術先進,生活也不錯,他們有的東西很好,但只要我們努力,也可以很好。』」最後,他表達了有生之年,想和道丁教授再次聊聊的願望。
道丁教授回信熱心網友
帖文發布後,立刻引發關注。為了幫李香燦老人實現願望,中美網友掀起了一場網絡尋人接力。「應該是這位老先生,下面有聯繫地址在埃文斯頓,應該健在,有認識的可以幫忙找下。」一名身在江蘇的網友通過美國西北大學官網找到了同名著作。很快,一位美國網友找到了道丁的郵件地址:「I sent a email。Now,We wait!」另有廣東網友透露,有朋友正在美國西北大學土木系就讀,親自證明道丁是他的教授!
越來越多人參與了進來,幾小時後,有網友表示,「天啊,我收到了道丁教授的回覆!」他並展示了道丁的回信,道丁在信中表示,很高興和在中國的美好記憶又連結了起來,很樂意與李香燦教授再次交流。全網沸騰了!
截至香港文匯報記者發稿,李香燦在小紅書回覆網友表示,由於時差原因,暫時還未跟道丁教授聯繫上,但收到了很多熱心網友的幫助,已經獲知了道丁的郵箱,相信很快就會取得聯繫。還有不少網友表示,「我們正在積極促成李爺爺與道丁教授的交流」。
【特稿】「撈人,小紅書是專業的」美女孩1天尋到中國同窗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珏 北京報道)「撈人,小紅書是專業的。」小紅書成功撈人,不是第一次!前幾日,一位美國女孩在小紅書平台發帖尋人,在網友幫助下,一天之內就找到了朋友。
1月15日,美國女孩凱瑟琳註冊了小紅書平台賬號,隨即她發布了一條尋人的求助視頻。她在視頻中稱,2017年至2018年,一名叫作「西蒙」(Simon)的中國男孩到其就讀的學校做交換生,其間兩人成了最好的朋友。可是一年之後西蒙回國,兩人失去了聯繫。凱瑟琳希望通過小紅書平台,讓中國的網友們幫助自己找到中國舊友。這條視頻發布後,很快就有了兩萬多點讚和兩千多條留言。讓她沒想到的是,在中國網友的幫助下,僅僅一天,自己就找到了西蒙。
原來,按照中國小紅書用戶們的提示,凱瑟琳找到一張西蒙的照片並發在了評論區。很快,這條視頻被一名認識西蒙的中國網友看到了。這名熱心網友將凱瑟琳尋人的消息告訴了西蒙,得到確認後,又立刻把喜訊告知凱瑟琳。24小時之內,自稱西蒙本人的小紅書賬號,在凱瑟琳的視頻下方留言:「大家好,我就是Simon本人,做夢也沒有想到今天可以再見到多年前的好朋友,非常感謝小紅書各位的幫忙。」
凱瑟琳事後表示,這次神奇的體驗讓她震驚不已,「我從沒想過這個視頻引發這麼多人的關注,這次經歷讓我充滿了喜悅和幸福。」她透露,美國時間16日晚,自己已經和西蒙打過視頻電話了,「我們這麼多年沒聯繫了,現在主要就是聊一聊、敘敘舊,也許以後我們會相約在美國再次見面。」
網友熱議:中美民眾友好互動 世界本應如此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珏 北京報道)「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神奇的時刻。地球的兩端,美國有些政客正醞釀各種手段歪曲、打壓中國,而善良的兩國民眾卻以這樣的方式互示友好,隔着互聯網展開擁抱。多麼棒的聯結,世界本應是這樣。」中美網友接力幫助兩國教授實現世紀重逢的故事感人至深,一位網友在相關帖子下的留言引發共鳴。大家普遍認為,中外網友同處一個平台,沒有割裂,求同存異,美美與共,這是對中美關係未來的期待,也應該成為世界的潮流。
還有一位中國網民說:「我們在學校裏學英語時,經常被要求以『李華』的名義,向外國朋友寫信。我現在的心情,就像是李華時隔多年,終於收到了回信。」在美國的網友則表示,這才是互聯網最溫暖的聯結,沒有傷人的陰陽怪氣和針鋒相對,真好。一位香港的網友說,一定要記住此刻對彼此的愛與信任,以後如果有詆毀彼此的言論,我們可以在內心堅定對自己說:我看到的不是這樣。
另有不少網友為李香燦老人經歷感動,認為他的工作奮鬥歷程正是中國從弱到強的發展之路的縮影。網友@DMode說,從一味把蘇聯和美國的書翻譯成中文,到後來我們的技術也被翻譯成了英文和俄文傳到全世界,李爺爺的來時路就是我們國家的來時路。網友@前路成千則認為,李香燦老人寫的這篇文字可以入選小學課本了,「特別是結尾這段:『我從來就沒嚮往過美國,我知道那兒的技術先進,生活也不錯,他們有的東西很好,但只要我們努力,也可以很好』,可謂鏗鏘有力,不卑不亢。」網友@天知曉iM說,讀完眼睛濕潤,大廈不是憑空產生的,現在中國人能昂首自信表達,正是因為有無數李爺爺這樣的人曾經和現在的付出奮鬥,「也許我們目前仍然有許多的不足,但是對於下一個明天,當下終將成為歷史。堅持初心,我們會越來越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