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劉明)香港地下水管及渠道系統日漸老化,爆渠事故頻頻發生,佐敦渡船角一帶更是重災區。繼去年9月地底水管破裂,水柱直飆逾兩層樓高,造成嚴重財物損失後,該區近半年幾乎每月爆糞渠一兩次。昨日上午,居民的噩夢再降臨,佐敦渡船街街喉懷疑淤塞導致附近的文英樓糞渠倒灌,污水從一樓簷篷湧出,儼如落雨般淋灑在行人路上,路人避之則吉。一直關注事件的油尖旺區議員陳少棠對香港文匯報表示,自從中九龍幹線在附近施工,區內渠管大執位,渠管爆裂成為系統性問題。他要求有關部門盡快查找成因,倘證實受幹道影響,應盡快改善渠管改道情況,並要向受影響商戶及大廈作出補償。
污水倒灌事件於昨日上午10時許發生,渡船街一方的文英樓簷篷湧出污水流落地面,現場臭氣熏天。渠務署及食環署相隔兩小時到場通渠及清潔。香港文匯報記者昨到場了解,現場已大致清理乾淨。
在樓下經營水電舖的湯先生仍猶有餘悸,質疑是附近工程導致地底渠管受干擾:「唔係好去得水,塞住喺度」。他投訴,近月該處行人路不時滲出懷疑糞水,「每隔數日或一周便發生。」昨日上午更出現倒灌,有關部門進入其舖內一個沙井通渠才解決倒灌情況。他說,聽聞爆渠問題要到今年第三季才有望解決,直言事件對其生意及街坊和住客生活造成長期影響。
香港文匯報記者向大廈管理處查詢,負責人表示渠管問題由渠務署負責,拒絕受訪。
施工後頻發 居民商戶苦不堪言
陳少棠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渠務署要調查了解污水倒灌成因,相信是渠管淤塞造成。由於該區爆渠管事故在中九龍幹線工程施工後頻頻發生,懷疑兩者有關連,「工程範圍要落樁,地底渠管臨時改道,渠管彎位變多便容易淤塞。」
他透露,承判商工程團隊表示完工後會還原渠管走向,「居民理解工程有需要,但爆渠情況失控,半年來嚴重的爆喉事故最少已有四五次,小規模滲漏亦不下十次。不少商戶再也不能忍受,話有沒有搞錯?為什麼一次一次爆呢?絕對不是個別事件。」
陳少棠表示,「八文樓」為老舊大廈,渠務署已更換七八成舊喉管,故近年颱風以至上次世紀黑雨也不再出現水浸,但幹線工程在附近展開後一再發生爆渠情況,而「八文樓」中又以文苑、文英和文蔚三幢大廈影響較大。「渠務署及食環署每次都要迅速到場善後,但只清理公共地方,受影響大廈的法團要自行聘請清潔公司,多次爆渠的清潔費不菲,法團也有很大經濟壓力。」
他期望有關部門盡快釐清事件成因,倘證實是中九龍幹線工程導致,路政署責無旁貸,要即時修改渠管改道設計,且完工後盡快還原渠管設計,以及審視工程合約,是否有補償機制,賠償受影響的大廈和商戶,以及補償渠務署及食環署「執手尾」的資源。
路政署:配合工程污水渠需臨時改道
路政署回應香港文匯報表示,為配合中九龍幹線工程,油麻地甘肅街工地範圍內一段公共污水渠道2021年初需分階段臨時改道,2023年完成。「八文樓」位於幹線工程的工地範圍外約220米,下游部分公共污水渠位於工地範圍內,工程團隊一直定期檢查及清理相關渠道,確保渠道運作正常,承建商亦不時協助清理鄰近工地渠道。
據署方了解,「八文樓」一帶大廈沙井及相關污水渠內有不適當排放造成淤塞,對公共污水渠道系統運作構成一定程度影響。中九龍幹線的相關公共污水渠道工程,包括污水渠復原工程預計今年第三季完成,工程團隊一直與渠務署及相關持份者緊密溝通,並按需要協助清理鄰近工地渠道。
香港文匯報向中九龍幹線承辦商查詢,但至截稿前未獲回覆。
水務署:高風險水管優先更換
(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特區政府水務署高級工程師簡嘉文在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水務署目前採用多管齊下策略確保供水網絡有效運作。其中「風險為本水管資產管理計劃」優先為風險較高的水管進行更換或修復。截至去年8月,共約540公里水管已納入「計劃」,其中約230公里水管已完成更換或修復,約180公里的水管計劃於今年或以後動工。
根據該署在2000年至2015年進行的一項全港性更換及修復水管計劃,有約3,000公里的老化水管(包括食水及鹹水水管)被更換及修復,之後每年政府水管爆裂宗數由2000年約2,500宗大幅減至2023年約40宗。水務署亦正在全港食水分配管網建立「智管網」,目標設立約2,400個監測區域,以主動測漏、水壓管理、為滲漏水管盡快安排維修工作,以及更換或修復水管等。截至去年9月底,已設立了約2,280個監測區域,並預計於今年第一季完成餘下的「智管網」監測區域工程。
同時,為了減低在相同位置或附近的路段再次發生水管爆裂風險,水務署設立了「爆喉熱點」機制,若在400米長路段內,兩年內發生超過一次水管爆裂的地點,水務署會安排加快更換或修復該地點的水管。
渠務署:引新科技測污水喉
渠務署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過去5年(2020年至2024年),香港共發生12宗主要污水泵喉爆裂個案。有關個案分布不同地區,其中五宗位於南區,主要原因包括渠管老化或受鄰近工程或地底狀況影響等所致。渠務署透過科技,包括噪聲相關檢漏法,定期為污水泵喉進行狀況勘測。透過感應儀器接收污水泵喉中滲漏點所產生的噪聲,以監察渠管狀況,並以風險為本的原則進行修復工作。渠務署會繼續探討創新科技發展,以加強污水泵喉檢漏工作。
【專家之言】多區老舊水管至今未更換復修
(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全港地底的渠管縱橫交錯如地下迷宮,單是公共水管的總長度已達8,800公里,使用新型物料製作的水管壽命約50年,比舊式水管長命20年,深水埗、南區、灣仔等部分舊區仍在使用舊式的鋅鐵喉。根據特區政府發展局的統計,2021年至2023年11月,全港合共發生95宗爆水管,出事的水管大部分在1990年代或之前鋪設,部分是因為掘路工程引致。特區政府早年進行的水管更換與復修計劃,至今仍未涵蓋多區的老舊水管,例如荔枝角道現役水管已是1960年代所鋪設的。
水務技術專業人員協會主席黃炳輝表示,香港供水網絡的設計,將原水經濾水廠過濾後輸送至主配水庫,再輸送至各區配水庫,最後輸送至用戶水網中,「通常來說,建設完善的市區可能有兩個配水庫供水,每個配水庫下游的水網就好像連理樹散開分布,如此一來即使其中一個配水庫或部分主管道出問題,另一個配水庫也能繼續供水。」
但東涌市中心採用的主要水網設計,導致早前一個主要供水接駁點爆裂,整個大區受牽連。他表示,東涌新市鎮的水管並未面臨老化問題,但該處水管或位於山體附近,打風落雨令山體沙石流動,或影響水管外包裹的石屎筒,加上馬路上超重車輛行駛或對石屎筒產生過大壓力,長年累月也會造成損耗。但相信隨着新市鎮不斷建設,東涌將增加新的配水庫、提升水網密集程度、增加接駁點等改善方案提上議程。
更換水管難及時 多採緊急維修
黃炳輝表示,儘管全港仍有不少老化、高風險水管,但進行更換或修復時面臨種種難處。首先對位於交通要道的水管,如彌敦道、軒尼詩道,或是海底隧道附近的水管,儘管部分可能已出現老化,但提前封路進行更換會對交通造成巨大影響,又譬如部分老舊城區水管,周圍涉及較窄的行人路,地底亦埋藏複雜的煤氣或電纜等管線,在綜合考慮對社區、交通等影響,以及成本效益考量後,政府部門未必在水管壽命到期時立即更換,而是待問題浮現才採用緊急維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