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好,畫也生動。 作者供圖

連盈慧

某學者說唐朝之後古詩已不足觀,學者讀詩不下千萬首,怎敢懷疑他說錯,但是心中一直那麼想:千百年來的詩人,作品多如恒河沙數,應該沒可能好作品止於唐詩三百首,從不少唐詩人全集中,發覺我們慣常誦熟了的大詩人作品,其實也多平平無奇之作,可能唐人日記隨意縮寫成詩,便異於他有心雕琢過傳世的作品。

宋詩較少用典,崇尚自然,形成自己風格,也無必要寫成唐詩,沒有李商隱般的含蓄句子,題材現實便淺白多了。抗金清官楊萬里的詩更是字字精簡無一澀詞。

楊萬里因為愛國,對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兒童尤其關注,古今詩人或散文大家筆下兒童,大多只談及自己懷中寵愛的兒女或輕如過場的書僮,總不如楊萬里抱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愛精神,提及的兒童不限親疏,為兒童而寫的詩也比其他詩人為多,最多還是農村兒童:「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他可能熱愛農民才選擇村居,午睡醒來打開綠窗,也不忘留意到村中兒童動態。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路過小徑看到兒童捉追黃蝶,也帶來詩興,就是無時無刻不在觀察莊稼人的生活。他還有一首八句詩,描述農夫農婦和大兒小兒為種秧全家出動的情景︰說農夫被大雨淋從頭濕到腳跟,連飯吃不到一半還在照管鵝鴨。只有楊萬里這樣的清廉好官,對農民生活才觀察得如此深切入微。他不止閒來農村走動,由於漁農相關,也連帶看漁民:「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真是令人閉目可想像出來的美好詩景,不少人都感到有趣,好幾個小學課本的插圖畫家都很用心描繪過這畫面,其中一幅就借用在本文裏給大家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