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水滸》插圖中的吳用(右)。 作者供圖

黃仲鳴

何謂游民?

簡單的定義是:沒有穩定的收入、沒有固定居所的人都可稱之為游民。《中國農民中各階級的分析及其對於革命的態度》一文中稱游民的種類有五種:兵、匪、盜、丐、妓。有人說,《水滸傳》中的游民,以盜為主體,108人中許多頭領都是其他小山頭的大王,如少華山的朱武、陳達、楊春;桃花山的李忠、周通;清風山的燕順、王英、鄭天壽;黃門山的歐鵬、蔣敬、馬麟、陶宗旺;對影山的呂方、郭盛;登雲山的鄒淵、鄒潤等。還有個體的搶劫者,如活躍在道路上、江河之中的李俊、張橫、童威、童猛,開夫妻黑店的張青、孫二娘等。其他如盜馬賊段景柱,小偷小摸的時遷等。

當然,若干大頭目如宋江、吳用、盧俊義、林沖、武松、魯智深等,並非什麼山大王,但最後都進了梁山泊,「成就」了一個龐大的游民組織。

在梁山中,還有一種特別的游民:游民知識分子。這名詞是王學泰在《〈水滸〉與江湖》提出的一個概念,指的是稍有些文化的游民。他說,宋代經濟發展對於文化的要求日益迫切,科舉考試平民化程度的提高,激勵更多人接受教育。造紙技術的提高和雕版印刷的發展,使得書籍易得,這又為平民接受文化教育提供了物質基礎。在這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宋代文化教育得到空前發展,唸書識字者較以往的朝代有了大幅度的增長。而古代中國人讀書後,做官是他們惟一的求得發達之路。然而官府的吸納能力畢竟有限,不能擠入官場的佔絕大多數。有田有地的可以回鄉當地主,那些沒家沒業的、絕了做官希望的讀書人就是王學泰所說的游民知識分子。

他們的出路,有些可能成為江湖藝人,有些可能成為各種各樣的江湖騙子,或成為豪門貴府的幫閒,也可能參與造反活動。梁山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軍師吳用,副軍師、宗教代表的公孫勝都是這類人。梁山泊沒有了吳用,就沒有那麼興旺。所以,他的道號叫「加亮先生」,比《三國演義》的諸葛亮更高一級。但,諸葛亮並非游民,而吳用則是赤裸裸因讀書沒有正當出路,而走上「歪路」的游民知識分子。在這些通俗小說中,「軍師」出謀確有他的作用。單看吳用在「智取生辰綱」中扭盡六壬糾眾劫取大財富的計謀,就可見這類游民比之武藝高強的武夫更為厲害;單憑武功,只顧打殺,哪有如此令人「讚嘆」!

在香港的通俗小說中,周白蘋「中國殺人王」的扭計深、「牛精良」系列中的馮師爺,都是所謂「游民知識分子」,都是為主子出謀定策的人物,為小說加添了色彩。殺人王中的扭計深,更將殺人王扭得莫奈伊何!至於武功出色的牛精良,沒有了馮師爺的相助,「事業」哪能如此「輝煌」!

金庸的《書劍恩仇錄》,也有「武諸葛」「金笛秀才」,這些都是讀書人,都是有見識的「游民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