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啟剛 全國人大代表 立法會議員
海洋公園熊貓雙胞胎在上個月迎來百日慶活動,吸引大量熊貓粉絲;而中央贈港的「安安」、「可可」亦正式同市民見面;現香港一共有6隻大熊貓,相信能夠藉此機會,打造熊貓IP,為香港帶來機遇。
據聞,旅日熊貓「香香」曾在六年內為日本帶來相當於35億港元的經濟貢獻,2021年誕下龍鳳胎一年內更創造了超過16億港元的經濟效益。由此可見,將熊貓「人氣」化為「財氣」具有相當潛力。
邁入12月,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和香港旅遊發展局支持的全港最大型熊貓展覽「 PANDA GO!香港遊」,展出2,500隻大熊貓雕塑,以別具創意的形式於香港「四圍走」,並於12月起到訪了香港多個特色地標,還提供1,000隻供市民「認養」,活動連同拍賣已經籌款將近100萬港元,籌款將捐贈給海洋公園做熊貓保育工作,成為「熊貓經濟」的成功案例。據了解,此次活動的主辦方已經將熊貓品牌和20幾個項目展開授權合作,後續將會有更多熊貓IP的產品推出市場,絕對是值得肯定的IP產業化經驗。
不過,文創產業化最困難的一步就是做出品牌效應。政府可繼續善用市場上這些已經具有文創IP的企業,他們有推廣經驗、展覽資源,以及品牌授權收益等,是打造香港熊貓品牌的重要助力。
當然,商業機構單打獨鬥做,其實影響力有限,業界也普遍認為,需要政府和海洋公園的牽頭力量加以配合並提供支援,包括由海洋公園展開市場合作,增加市場信心參與打造熊貓品牌及產品開發,將會對品牌發展帶來極大的助力。
反思過去經驗,今年3月獲邀在添馬公園舉辦的「teamLab:光漣」展覽,的確是受歡迎的IP,但周邊的配套消費相對薄弱,超過130萬參觀人次亦未能夠給周邊經濟帶來顯著的正面影響。
同樣道理,要推動熊貓經濟並非單純打造產品,政府作為牽頭角色,要為香港熊貓品牌建立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力量,積極做好資源協調,聯同各部門,包括文創產業發展處,同旅遊業界,甚至粵港澳大灣區,共同打造套票產品,推動熊貓旅遊經濟效益。
成功的IP品牌可以與城市形象掛鈎,正如早前港協暨奧委會用吉祥物「堅仔」和中國香港運動員一起參加各項比賽,向國際宣傳香港人堅毅的獅子山精神,用品牌說好中國香港故事。因此,將「國寶熊貓」打造為「香港品牌」,也將是提升香港國際形象的重要策略,期待政府同海洋公園能夠繼續以新思維、新想法支持熊貓IP產業的市場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