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分別在1959年和1977年執導兩部膾炙人口的《紫釵記》。1959年的版本由任白主演,李鐵將內容濃縮刪減之外,亦修改音樂,以動作、對白和影像來刪減「板面」,並且多用小曲,省去虛字虛句,做到一點到題,突出戲味和戲劇效果,把唐滌生的想像力和構思精髓表露無遺,並將任劍輝、白雪仙、靚次伯、梁醒波的唱做功架與電影語言融合。
1976年,龍劍笙、梅雪詩、江雪鷺、朱劍丹、言雪芬在星馬登台3個多月,其間傳出梅雪詩與江雪鷺不和。回香港後,江雪鷺突然退出雛鳳鳴劇團,江雪鷺在《紫釵記》中「浣紗」的二幫花旦角色臨時由尹飛燕代替。所以,1977年2月12日放映的《李後主》,江雪鷺沒有參加演出。
1977年,李鐵再導演《紫釵記》時,運用寬銀幕呈現前中後多重空間,以高低角度盡覽各種布景陳設。相比1959年仙鳳鳴版的半身鏡頭,此版本不時貼近人物,以單人特寫的畫面對接,加上色彩幫助,人物情緒表現得更為強烈。他又從電影角度,把場口修得更緊湊,刪減唸白直入戲肉,而且更着重唱詞和景物的呼應。霍小玉與李十郎的醋雨酸風到破鏡重圓,跌宕抑揚一氣呵成,電影戲曲渾然一體。
在粵劇電影已經式微的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雛鳳鳴劇團重新把粵劇《紫釵記》搬上銀幕,吸引了眾多年輕戲迷觀看,票房甚佳,掀起一股粵劇電影熱潮;同時,見證了一代名導在新時代重拍戲寶,沒有迷失於潮流,仍能保持粵劇的幽雅情長。
●文︰葉世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