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正積極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而創新變革依賴人才,大學正是培養創新人才的起點。梅彥昌直言,不可以用現時的情況來儲備人才,而要想到未來社會需要什麼,例如10年後所有事情都會牽涉數據科學,那麼現時大學就很合理地將數據科學列為所有學科教育的必修部分,不論是人文、商業或醫學等。為此,城大新成立的計算學院已正式運作,近日並再成立香港人工智能與科學研究院,以促進跨界別合作,推動數據科學、生物統計及信息學、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前沿科研。
世界複雜多變 需對其他領域有認識
世界面對的挑戰複雜多變,梅彥昌指出,現時社會的問題不只涉及一個領域,人們在解決難題時,不只是想到自己的領域,而是集合一班來自不同領域的人一起去解決,「故你應該要對其他領域的事情有所認識。」
他以工程師為例,數十年前香港還有製造業時,當時傳統的工程師只需注重運作、維修、保養便可,但現時香港推動新型工業,需要有創新性工程師(creative engineer),「不只用左腦,還需用右腦」,即是需要認識、兼顧工程以外的經濟、設計、時尚、社會等不同範疇。
因應這種情況,梅彥昌過往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工作時,就推出復興工程課程(Renaissance Engineering Programme),其融合工程、科學、商業、技術管理及人文學科,課程發展至今非常成功,吸引了眾多成績足以入讀醫科的優秀學生。
他認為新時代的工程師需要為社會創造高價值,而瑞士在這方面是很好的榜樣,當地工程師薪資也非常高,故香港加強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向這個方向邁進,「You need people of a very high caliber,you need people to be creative。」
打破教授合作限制 學院間建「橫向高速公路」
梅彥昌透露,自己打破了不同學院之間教授合作的限制,「讓他們走出自己的學院,與其他學院(的教授)一起工作」,參與到任何事情中,而不需要獲得院長的准許,就像為不同學院之間建立起「橫向高速公路」。美國有很多優秀的大學已經做得十分成功,他認為香港的大學在這方面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