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廣東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12日至14日在茂名聯合舉辦2024年「關注海上新廣東」合作交流活動,深入挖掘海洋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價值,為廣東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發展注入「藍色動力」。

廣東依海而生,因海而興。2023年,廣東省海洋生產總值約1.88萬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3.8%,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8.9%。今年上半年,廣東省海洋生產總值9200多億元,保持穩步增長。

圖為廣東海域。(香港文匯報資料圖片)

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水利部原副部長陸桂華表示,閩桂瓊等省區在積極進軍海洋,香港、澳門在發展海洋產業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要進一步推動粵閩桂瓊海洋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推動廣東與港澳深化合作,助力大灣區海洋經濟深度融合。

廣東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凌鋒表示,合作是「打造海上新廣東」的最大依靠,要進一步推動完善海洋區域合作機制,加強人才、生態保護、科研、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要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同心協力,推動海洋強省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

海岸帶是海岸線陸海兩側的延伸區,是海洋產業的集中承載區,是重要的藍色生態屏障,對於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本次交流會邀請了多地的海洋專家作交流發言。香港海洋專家辛偉才介紹了香港在凈化海港及保護泳灘水質方面的實踐,澳門海洋專家姚昕介紹了當地整治修復及優化利用海岸線的經驗,馬來西亞海洋專家諾艾尼教授分享了海灘管理及海岸保護相關案例。

廣東大陸海岸線長逾4000多千米,居全國首位。海岸帶區域資源豐富,品質優良,灘涂面積超2000平方千米,擁有大、小海灣510多個,優質濱海沙灘170多處,紅樹林106平方千米。同時,海岸帶區域集聚了全省超85%的人口,創造了超92%的經濟總量。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屈家樹介紹,2019年至今,全省共計完成海岸線整治近300千米,魅力沙灘打造25千米,海堤生態化建設39千米,濱海濕地恢復超2400公頃,美麗海灣建設30個,湛江、珠海等多個生態修復項目先後入選自然資源部海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

自然資源部海域海島管理司副司長趙培劍指出,關注海上新廣東,需要更加關注自然岸線保護,更好開展海洋空間要素保障,更多關注以高水平保護支撐海島地區高質量發展,需要更有力的政策供給,進一步拓展藍色經濟發展空間。

 

 

責任編輯: 歐陽半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