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此次美國的關稅霸凌,中國迅速打出反制組合拳。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看來,中國採取的系列反制措施將起到警示作用,並向美國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息:如果美國再挑起事端,中國將有更多的措施進行回應,此種全方位、多層次的反制措施將形成有效的威懾力,迫使美國在貿易等問題上更加謹慎和理性。
劉英對香港文匯報指出,美國的「小院高牆」越壘越高,中國的應對策略也在不斷調整。與原先的單一關稅反制不同,中國此次的反制措施涉及科技、實體、原材料等多個領域,更加成熟、系統且全面。不僅維護了中國的國家利益和經濟安全,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應對外部壓力和挑戰方面的成熟與系統性。
精準出擊 觸及美痛點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表示,客觀講,特朗普1.0時代發起貿易戰時,中國應對起來還比較「吃力」,因為那時對美國核心技術和市場的依賴度較高,但是近年來美國對中國的掣肘越來越弱,中國目前對美國的依存度相對而言並不算高。
在關稅反制上,白明指出,相對於美國對中國產品全面加徵關稅,中國採取了相對集中且差異化的加徵關稅策略,彰顯出中國反制措施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根據加徵關稅附件,中方加徵關稅的範圍主要集中在煤炭、天然氣、原油等傳統能源產品上,這種選擇並非隨意為之,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精準出擊。他提到,特朗普十分重視發展傳統能源產業,因此對這些產品加徵關稅,能更有效地觸及美國的痛點。這種「打蛇打七寸」的策略,顯示出中國在貿易戰中的精準打擊能力。
展望未來,劉英指出,中國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鏈,因此下一步可以通過加大調整國內生產和消費結構,有效減輕出口依賴帶來的壓力。比如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從而激發內需市場的活力。此外,中國還可以通過加強與其他國家的經貿合作,拓展多元化的出口市場,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以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