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即將於本月底公布,各界關注特區政府如何開源節流減財赤,有意見認為公務員應減薪助減財赤。公務員薪酬對市場私營企業有對標作用,如果公務員減薪,或會引發連鎖效應,進一步打擊本港消費需求,不利各行各業增加收入和整體經濟復甦,對減財赤恐造成反效果。討論公務員減薪須理性,認清提升效率、振興經濟才是減財赤的最佳方法。

面對千億財赤,一些社會人士建議效法當年沙士時的做法,一刀切削減全體公務員薪酬,或者針對較高級及政治任命官員減薪。然而,這種一刀切的做法可能引發更多問題。從管理角度看,無差別的減薪往往不及針對性地「瘦身」有效。減薪可能導致能力和表現較好的員工離開,而表現平庸的員工則因為原有薪酬已嚴重偏高而賴着不走,結果施政質素與績效每況愈下。至於只針對某層級以上人員減薪的做法,對改善財赤效果亦有限。

更要看到,公務員減薪難免引發私人企業效仿,甚至導致全社會普遍減薪,在目前本港消費疲軟的情況下,勢必進一步削弱消費力,形成降薪帶來消費萎縮、稅收減少、窒礙經濟重振、加劇財赤的惡性循環。因此,多位立法會議員及資深人力資源人士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均對公務員減薪持保留意見,認為此舉可能引發一系列負面連鎖反應,不利經濟復甦和社會穩定。

為避免公務員減薪可能產生負面作用,但又能幫助減財赤,有立法會議員建議,公務員暫時凍薪,同時應為公務員團隊「除去肥膏」,由政府各部門分階段減少經常性開支:另有建議,應善用科技減少人力開支,如壓縮文書職系編制,使用無人機進行巡查等。這些不失為可行之徑,值得特區政府認真考慮。

特區政府已推行兩年的「資源效率優化計劃」,由各部門自己想辦法提升效益,削減開支。相關計劃應進一步加強,可由原來每年節省1%部門經常開支,倍增至3%甚至5%不等。這樣既可以實現節流目標,又不會對公務員薪酬造成直接影響。同時,被削的開支全屬經常性開支,意味着今後每一年都可以節省相當數量的資金。

公務員減薪問題並非簡單的薪酬調整問題,涉及到經濟、社會和政治等多方面的複雜因素。特區政府、社會各界在看待、處理此問題時必須理性謹慎,避免過度民粹化,通過加強「資源效率優化計劃」、善用科技減少人力及開支,以及優化人手結構等措施,務求在保障政府服務質素和社會穩定的前提下,實現節流目標,科學合理應對財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