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網買大數據 AI析心理弱點 分工精細布局嚴謹
電騙受害人對詐騙園區的來電言聽計從,絕非撞彩或偶然,而是經過精心計算所設的騙局,曾獲詐騙集團羅致親赴園區洽談建設資訊系統合作計劃的香港IT專家朱小姐,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時,大爆園區技術部聘用最少百名資訊科技專家,透過「呃錢六步曲」逐步令受害人上當,包括在暗網購買大數據、AI分析受害人心理弱點後,度身訂造呃錢劇本,再搭建雲端設立假網站或布景、AI換面等。受害人被攻破心理防線後,便會乖乖把血汗錢拱手奉上,詐騙集團分工之精密令人咋舌,「那兒不僅僅是詐騙基地,更是一個結合科技、心理操控於一身的『犯罪王國』。」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禮願
經營資訊科技公司的港人朱小姐,由於客戶主要來自泰國、新加坡、杜拜等地,偶然被詐騙集團相中,對方更邀請她赴詐騙園區提供資訊科技相關服務。她於2023年底赴園區接洽時,當中的所見所聞至今歷歷在目,最深刻印象是園區猶如獨立王國,屬自給自足的「三不管」地帶。
「當我踏入園區的那一刻,感覺就像進入了一個完全獨立的世界,酒店、餐廳、便利店,甚至郵局一應俱全,但這些設施的存在並不是為了服務普通民眾,而是為了專門支持詐騙活動的進行。」她說,園區封閉式管理更令人不寒而慄,那兒每一個角落都經過精心設計,用以隔絕內部人員與外界的聯繫,門口有彪形大漢把守,讓人望而生畏。
資訊科技已武器化,成為詐騙集團的「生財利器」。她說:「求其一個陌生人打電話來,又講唔出你背景,你一定知對方白撞,這樣的電騙已無人上當。」所以詐騙集團必須掌握目標對象的背景,深度分析及設計騙局,才能提升命中率。
她表示,電騙案件已步向智能化和系統化,詐騙集團看中她,也是因為香港人的背景,「香港吸引大批內地中產家庭的子女升學、就業或生活,香港本地人又有一定儲蓄,所以香港亦成為詐騙集團的目標,集團搵我合作,希望我提供技術幫助他們逃避警方追蹤,還要求我提供大批俗稱『太空卡』的充值式電話卡,以及一套專門用於發送短訊到香港的資訊系統。」
當時該詐騙集團開價數百萬港元薪酬,但最終被她婉拒,「這是違法的,出事的話我會成為代罪羔羊,詐騙集團就繼續逍遙法外,不值得。」
設技術部 詐騙執行部 培訓部
不過,該次洽談令她對園區的運作大開眼界,從技術支持到執行騙局的每個環節都受到嚴格管控,「那裏分為幾個主要部門,包括技術部、詐騙執行部和培訓部。其中技術部是核心,負責開發和維護詐騙所需的技術工具,例如假網站、加密貨幣錢包以及數據分析軟件。」而技術部規模最龐大,由至少100位IT專家組成。
電騙手法大致分為「六步曲」(見表),率先是收集目標對象的個人資料;分析對象的性格弱點,或軟肋(死穴)度身訂造呃人劇本;搭建場景,例如公安派出所,假網站等;購買太空卡或雲端服務;按劇本進行騙案,有需要時可利用深偽技術,博取目標對象信任;騙款到手後轉化為虛擬貨幣逃之夭夭。
普通市民個資不知不覺曝露網上
個人資料收集是騙局成敗的關鍵,也是攻破事主心理防線的重要因素,但平凡素人哪裏知道他們的背景和個人資料?朱小姐表示,在資訊發達的現今社會,普通市民的個人資料其實已在不知不覺間曝露在網絡上,或暗網(即是需要特別技術才能進入的黑暗互聯網),或者社交平台,不少人自揭社交圈子、家庭狀況、電話,甚至住處,加上一些網絡保安事故,亦有大量個人資料外洩,「個人資料好值錢,有人會收集起來放上暗網出售,詐騙集團願以高價購買,還會聘用IT專才攻擊一些系統竊取更多人的個人資料。」針對不少來港升學的港漂中招,他估計是升學中介洩露,甚至販賣港漂資料予不法分子。
詐騙集團呃錢六步曲
步驟一:收集目標對象的背景資料
渠道包括:個人社交平台披露資料、機構資料外洩事故、黑客入侵通訊軟件,以及暗網發售的資料
步驟二:分析目標對象人格特徵,度身訂造呃人劇本
‧先梳理所收集的背景資料
‧以大數據分析目標對象的弱點和人際社交網絡
‧根據特徵製作騙局劇本:
例如事主有服從權威的人格特徵,可冒認執法部門唬騙;若感情空虛,就用美男計或美女計接近
步驟三:搭建場景
‧按網上官方圖片搭建仿真度極高的假警署、假網站等
步驟四:建構通訊工具
‧利用香港資訊科技人士的電訊網絡
‧或聘用癮君子、釋囚申請俗稱「太空卡」的充值式電話卡
‧聘用雲端服務分銷中介,方便存放數據及使用伺服器服務
步驟五:開騷
‧按劇本做戲
‧需要時採用深偽技術,例如AI改頭換面偽造視頻,博取信任
步驟六:騙取資金後轉化為虛擬貨幣逃之夭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