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版《射鵰》恐難再續經典。 網上圖片
●《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目前仍在港上映。資料圖片
●《哪吒2》俘獲全年齡段影迷青睞。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曉芳)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2月3日2025內地春節檔總票房(含預售)勁破100億元(人民幣,下同)。《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分列春節檔票房榜前三位。 2025年中國電影市場累計票房超北美票房成績,位列全球第一。2025年春節檔票房成績已超去年,成為中國影史春節檔票房冠軍,紀錄還在持續刷新中。 《哪吒2》領跑, 導演餃子做動畫寧缺毋濫,精雕細琢現誠意,後生可畏。徐克版《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改編缺懸念,高開低走,口碑成兩極,排片銳減。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哪吒2》上映6天, 總票房破37億元,這部用心打造的國產動漫已連續3天單日票房超6億元。2019年上映的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收穫超50億元票房,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並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該哭哭,該笑笑,該燃燃,《哪吒2》繼續第一部的喜劇風格,有笑有淚,有大義有小節,深度契合春節檔的歡樂團圓氣氛。有業內人士評價,作為全年齡向的喜劇視效巨製,無論是親朋好友的感情羈絆抑或是眾多角色的喜劇設定,都能讓一家老小找到各自的樂趣。

《哪吒2》導演餃子後生可畏

導演餃子(本名楊宇)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影片上映前「心情很忐忑」,5年多後再相見,小哪吒能否不負影迷眾望?餃子坦言,做動畫的心態是寧缺毋濫,「觀眾給了我們做第二部的機會,隨隨便便端上桌,不符合我們的追求。我們也相信,觀眾不會拒絕有誠意的作品。」主創團隊透露,第一部電影經歷了66次劇本修改,1,400多個特效鏡頭,由約1,600位動畫製作人員共同成就。《哪吒2》的角色數量是第一部的3倍,特效鏡頭近2,000個,主創團隊達4,000餘人。「因為年輕所以不知天高地厚,因為不服所以想改變世界!就是這樣千千萬萬個『 哪吒』,匯聚成擊穿長夜的力量」這首哪吒、敖丙首發的新年單曲不僅唱出了主角的風采,也喚起影迷們心中的無限感嘆:「做萬丈火焰,做逆鱗一片,做名為自己的瞬間。」

《射鵰》香港未撤檔

不過原本在春節前掀起傳播熱潮,讓不少影迷翹首以待的徐克版《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卻高開低走,票房一路下滑,盛大的宣傳與不佳的口碑形成兩極化傾向。

有傳《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因改編太多引起有關方面不滿,在香港上映 2 日撤檔,昨日香港文匯報記者致電索尼發行同宣傳,對方稱影片目前仍在上映,每日排有百多場,至今票房收319萬元港幣。據行內人透露,若製作公司買下版權,售方就不可能叫人撤檔。

《射鵰英雄傳》可稱是武俠小說大家金庸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在1980年代內地民眾對港台流行文化正如飢似渴之際,由黃日華、翁美玲主演的83版經典武俠電視劇憑借精彩的原著劇情、翁美玲嬌俏靈動的表演、動人的主題曲演唱等多重因素,迅即風靡大江南北,成功俘獲內地眾多粉絲的喜愛。之後2003年李亞鵬、周迅版的《射鵰》武俠劇同樣深入人心。這也為20年後香港導演徐克版的《射鵰》成功積累了人氣。因此,當這部幾乎集中了所有爆款要素的大片:金庸的招牌小說、武俠電影大家徐克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內地頂流明星肖戰的傾情出演,看起來有橫掃春節賀歲檔的潛質。當春節前各大社交媒體平台開始傳出預告宣傳片、郭靖造型亮相時,也確實勾起了粉絲注意力,節前預售達到了3.5億元,市場對這部春節檔大片均寄予了厚望。

不過隨着電影的上映,上座率卻呈下滑趨勢。據貓眼專業版數據,《射鵰》排片佔比已從大年初一上映首日的16%降至昨日的5%;作為對比的是,《哪吒2》排片則從23.2%升至44.2%。有媒體分析,這或與劇情改編缺乏懸念過於平鋪直敘、人物性格塑造較為簡單、觀眾本想一飽眼福的精彩武打動作卻表現成了空洞的特效堆砌等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