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2月1日,中國乙巳年大年初四,特朗普一紙行政命令,宣告了2024年競選以來他熱議許久的「關稅戰」啟動,與美國接壤且簽署了最緊密區域自貿協定的加拿大、墨西哥,以及被美國視為頭號戰略競爭對手的中國,成為第一批攻擊對象,預計針對歐盟的關稅戰威脅也將在不久之後付諸實施。表面上特朗普此次對中、加、墨三國發動關稅戰的公開理由是芬太尼和非法移民危機,但真實目標應該是多重的。美國芬太尼和非法移民危機根源在其內部治理,特朗普將問題責任完全推向別國的手法,確實符合山姆大叔霸權國家的一貫「風範」,有利於拉升他在國內的「人氣」,但對他宣稱要解決的問題效果不可能好。

自2016年總統競選以來,特朗普逐漸豐富「特朗普經濟學」主張,當中大幅加徵關稅佔據重要部分。

《2024年大選共和黨黨綱》序言旗幟鮮明地明確強調,「共和黨必須回歸其作為工業、製造業、基礎設施和工人黨的根基」,正是這一定位為特朗普及其「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運動」吸引了美國國內追隨者隊伍不斷壯大,即使民主黨陣營無所不用其極打壓、政治迫害,也無法打斷「MAGA運動」上升的勢頭。也正是從這一定位出發,「特朗普經濟學」在國內經濟方面主張抑制通貨膨脹,大規模放鬆管制和「減稅+簡稅(簡化稅制)」,由此在微觀層次不僅改善大眾民生困苦,而且釋放從企業到居民個人等市場主體的活力和主動精神,並通過大規模政府裁員和壓縮低效、無效、逆效財政支出,釜底抽薪顯著減少政府對經濟社會生活的干預,推進財政平衡。通過減少政府干預、差別待遇政策重振美國傳統產業,實現傳統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共同發展;通過減少政府干預、壓縮社會福利轉移支付等措施,扭轉對勞動者和中產階層的逆向歧視,消除不工作、吃救濟的寄生者實際收入往往高於工作納稅傳統中產階層的現象。

在國際經濟方面,「特朗普經濟學」將美國、西方傳統優勢產業和傳統中產階層的衰落歸咎於全球化和全球化進程裏的外國「不公平競爭」,主張通過重建高關稅等貿易壁壘創造國內製造業復興、「再工業化」的環境,同時以增加的關稅收入彌補國內所得稅減稅而造成的財政缺口,並以此打擊新冷戰對手中國,從而把近10年來的西方社會反全球化浪潮推向了高峰。

因此,在特朗普及其「MAGA運動」重構美國的期望願景中,關稅地位極為重要。畢竟,與所得稅等稅種相比,關稅的徵收成本最低,程序最為簡便,給納稅人帶來的負擔主要是間接的,直接痛苦感受最為輕微;如果真能以關稅大幅度替代所得稅等其他稅種,實現國內普遍大幅度減稅,那對美國經濟和最廣大國民無疑是福音。

徵關稅代價高

而且,高度依賴所得稅等收入也在客觀上大大增強了美國在國際社會中的霸權掠奪動機,因為這樣的財政收入格局使得美國有格外強勁的動機對美國公民、綠卡持有人和美資公司的全球收入徵稅、罰款,而不是尊重主權原則僅對其來源於美國國內的收入徵稅、罰款,從而不可避免、越來越多地侵佔掠奪別國的稅源,並使得別國「放水養魚」培育稅源的努力淪為為人作嫁衣。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特朗普及其「MAGA運動」真的能夠重構美國財稅格局,可持續地大幅度降低對所得稅等稅種的依賴度,進而大幅度減少、停止侵佔掠奪別國稅源的行為,那對世界秩序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甚至可以給別國的財稅制度改革提供有價值借鑒。

然而,僅靠關稅本身並不能實現特朗普及其「MAGA運動」的上述期望願景。只有在不造成持久大幅度通貨膨脹、財政支出至少腰斬的情況下,這種依靠加關稅而減所得稅的格局才能長期可持續運行;而要實現財政支出至少腰斬的目標,特朗普就需要對政府機構大幅度精兵簡政,大幅度削減對國際事務干預,甚至實質上放棄「帝國」地位而奉行孤立主義原則回歸「民族國家」,哪怕是退守北美大陸而放棄其對外事務的干預。要加關稅而不造成持久大幅度通貨膨脹,美國國內生產就需要跟上而迅速「再工業化」,為此,其福利制度、工會制度等等都需要深刻的全面改革,其基礎設施等等需要迅速實現革命性升級。(未完。明日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