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持股市值未來3年每年增10% 險企新增保費30%入市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證監會、財政部和人民銀行等財金部門官員罕有地在A股開盤前同台出席發布會,並罕有地為入市資金設下硬性指標,此舉將為A股市場每年帶來數千億元人民幣增量資金,隨後大盤指數應聲上揚。中證監主席吳清表示,未來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長10%;對於商業保險資金,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今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今年起還將進一步降低基金銷售費率,預計每年合計可為投資者節約450億元(人民幣,下同)費用。有專家分析指,新措施單是今年就可帶來萬億元增量資金,給予投資者定心丸,實現A股「慢牛」財富效應。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暢 北京報道
中央金融辦、中證監等六部門22日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重點引導商業保險資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加大入市力度。昨日(23日)中證監、財政部和人民銀行等財金部門官員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
吳清:大事不過年只爭朝夕
「大事不過年,我們只爭朝夕」,吳清在發布會上稱,中長期資金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專業投資力量,經過認真研究論證,《方案》明確了穩步提高中長期資金投資A股規模和比例的具體安排。對於公募基金,明確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三年每年至少增長10%。對於商業保險資金,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開始,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這也意味着將每年至少為A股新增幾千億元的長期資金。第二批保險資金的長期股票投資試點也將在2025年上半年落實到位,規模不低於1,000億元,後續還將逐步擴大。
保險資金具有來源穩定、規模較大、償付周期較長的特點,是典型的「投資長錢」。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稱,將進一步優化完善保險資金投資相關政策,力爭保險資金投資股市的比例在現有基礎上繼續穩步提高,充分發揮保險資金作為機構投資者在長期投資、價值投資方面的積極作用。
實施長周期考核 推動險資「長錢長投」
「考核周期短是多年來制約商業保險資金、年金基金等一些中長期資金擴大A股投資的一個重要卡點。實施長周期考核,能夠有效熨平短期市場波動對業績的影響」,吳清表示,這次《方案》進一步提出公募基金、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金基金等都要全面建立實施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當年度經營指標考核權重,細化明確全國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長周期考核安排。其中,《方案》明確提出,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經營績效全面實行三年以上的長周期考核,淨資產收益率當年度考核權重不高於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標權重不低於60%。
公募基金是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和買方力量。在介紹公募基金改革初步方案時,吳清表示,要進一步穩步降低公募基金綜合費率,在已經降低基金管理費率、託管費率、交易費率的基礎上,2025年起還將進一步降低基金銷售費率,這樣預計每年合計可以為投資者節約大概450億元的費用。「這個錢雖然不多,但是是給投資者實實在在省下來的。」
落實一年多次分紅及春節前分紅部署
談及資產端的改革時,吳清表示,2024年,中證監制定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出台了鼓勵分紅、回購等政策和規則,上市公司全年分紅2.4萬億元、回購1,476億元,均創歷史新高。歲末年初,中證監也堅決落實新「國九條」關於一年多次分紅、春節前分紅的部署要求,今年春節前的兩個月,也就是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預計會有超過310家公司實施春節前分紅,分紅金額大概會超3,400億元,分紅公司數量、金額分別是去年同期的9倍、7.6倍。
有專家分析認為,新措施單是今年就可帶來萬億元增量資金,給予投資者定心丸,實現A股「慢牛」財富效應(詳見另稿)。
中證監對中長期資金入市定硬指標
一、提升實際投資比例
公募基金 明確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三年每年至少增長10%;
商業保險資金
●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這也意味着將每年至少為A股新增幾千億元的長期資金;
●第二批保險資金的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將在2025年上半年落實到位,規模不低於1,000億元,後續還將逐步擴大;
●進一步穩步降低公募基金的綜合費率,今年將進一步降低基金銷售費用,預計每年合計為投資者節約大概450億元的費用;
●引導基金公司將每年利潤的約定比例自購旗下的權益類基金。
二、延長考核周期
●對公募基金、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金基金等都要全面建立實施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當年度經營指標考核權重,細化明確全國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長周期考核安排。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