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在彌敦》重現全世界最大招牌形態。 主辦方供圖
●《生活動力》展示懷舊冰廳招牌。 主辦方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 霓虹燈招牌作為香港的標誌性象徵物之一,它照亮過無數人在這座城中的故事。今個新春,中電鐘樓文化館(下稱:文化館)舉辦期間限定霓虹燈展覽「光·感發現——燈光下的城市」,更還原懷舊冰廳招牌、彌敦道等歷史店舖舊霓虹燈,呈現港式獨有情懷。

館內增設三組霓虹燈裝置——《生活動力》、《「樂」在彌敦》、《看得到的電力》,不僅還原歷史店舖的舊霓虹燈招牌,更引入現代視覺藝術手法,混合使用回收循環再用及新製作的霓虹光管設計,演繹霓虹的美學及美化價值。活動期間文化館的社交平台Instagram(@clpulsehk)亦會發布一系列主題短片,讓公眾可深入發掘各種光影背後的故事,包括霓虹裝置的製作過程、霓虹工藝的傳承與發展,以及不同燈光的冷知識等。

是次文化館所展出的「冰廳」招牌原為九龍太子的「冰廳」所有,結業後東主將其贈送給招牌保育平台。 這面「冰廳」招牌以傳統霓虹技術製作而成,極具歷史價值,公眾可近距離欣賞其細緻工藝之餘,同場亦展出由香港製造的舊式霓虹燈變壓器,雖經歷數十載風霜,但運作依然良好。

「樂聲牌」是當時香港最大,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霓虹招牌,它覆蓋彌敦道一幢大廈的整幅外牆。 而文化館是次以新舊霓虹燈管拼湊的方法,採用26支循環再用的紅色霓虹光管,以不同角度並列排放為背景,並於前方設置一個新製作的「樂」字,重現招牌當年的輝煌事跡。

活動另外推出「漫步加山」導賞團,帶領參加者漫遊文化館旁的加多利山,一同散步,感受城市面貌的轉變。這區的建築物為本港首批實踐現代主義理念,也是保留最完整的原創現代主義特色的建築群之一,體現上世紀流行歐美的早期包浩斯風格,沿途一帶的環境和多樣化的植物等。

「光·感發現——燈光下的城市」霓虹燈期間限定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2025年3月16日

地點:中電鐘樓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