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察團一行走進貝泰妮集團,了解大健康產業發展。 (人民政協報)
●視察團來到艾思奇紀念館,了解哲學家艾思奇的生平事蹟。 (人民政協報)
●騰沖中藥材資源豐富,種藥、製藥歷史悠久。圖為工人在中草藥種植園內採摘草藥。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綜合報道 為加快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早前率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及黨外委員視察團,圍繞「深化滇港合作,共建『一帶一路』」赴雲南省視察。短短5天時間,視察團奔走在雲貴高原上,相繼探訪企業、園區、特色農產品基地等十餘個調研點,在熱切的交流互動中,與當地共話滇港合作新願景,共謀產業發展新篇章。

凝心聚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汽車駛出保山市城區不遠,一排高低錯落的專案工程迎風而立,成為山間最獨特的一道「風景」。

「這叫精餾塔,是我們公司綠色能源專案的核心設備。」雲南通威高純晶矽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依託於保山豐富的清潔太陽能、綠色水電和工業矽資源,雲南通威從2020年正式開工一期高純晶矽項目,二期20萬噸高純晶矽項目也於2024年5月投產運行,產品各項指標達到了N型電子級品標準,成為全球首個單體產能最大項目。

在保山隆基矽材料有限公司,一幅全球布局圖同樣亮眼——隆基已在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布局了多個生產製造基地,在印度、泰國等國設立了分支機搆,業務遍及全球150餘個國家和地區。

雲南省人民政府黨組副書記王顯剛介紹:「作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和環印度洋地區的開放前沿,雲南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地抓好對外開放。2023年,雲南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額達1951.1億元,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而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貿易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期待能進一步深化與香港的交流合作,更好服務國家發展戰略。」

1984年,香港客商首度踏訪雲南,揭開了滇港經貿合作的序幕。多年來,雲南和香港始終攜手前行,交流合作持續深化,各領域合作成果豐碩。

視察團副團長、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主席吳良好建議:「滇港要攜手發揮區位優勢,拓展南亞、東南亞市場,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同時,香港要發揮國際化大都市的樞紐作用,積極向海外宣介雲南的發展機遇和優惠政策,講好這裏的對外開放故事。」

中醫藥產業合作展現新優勢

印度洋的暖濕季風、北回歸線的和煦陽光、孟加拉灣的均勻降雨、萬年的火山灰土壤,造就了騰沖「雲藥之鄉」的美譽。

視察團此行抵達騰沖的第一站,便是直奔「雲藥」而來——騰沖市「一縣一業」中藥材展示中心。此時天空正下着小雨,工作人員早已為遠道而來的客人備好了中藥茶飲——黃精茶。它湯色金黃、熱氣騰騰,喝上一口,頰齒留香,立刻驅散了冬日雨中的寒意。

黃精,只是打開騰藥寶庫的一把鑰匙。走進展館,草果、天麻、茯苓、銀杏、金銀花、滇重樓、前胡、丹參等各類中藥材琳琅滿目,還衍生出二十四節氣藥膳、藥枕、藥浴、中藥茶飲、中藥香囊等各種花樣。

「騰沖中藥材資源豐富,種藥、製藥歷史悠久,我們這有明確藥用功效的植物就有812種。」騰沖市農業農村局中藥材辦副主任張彥昌介紹,「近年來,騰沖市把中藥材產業作為『產業之首、工業之基、立農之本、振興之源』來抓,如今已初步建成佔地11平方公里的騰藥產業園和伴手禮加工園區,並依託騰藥製藥、東方紅製藥等藥企,持續做大做強『騰藥』品牌。」

聽到這,全國政協委員、豐盛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杜家駒心頭一動:「在中醫藥發展方面,雲南可以加強和香港的大學的合作,進行中藥材成分研究認證和產品研發,相信會很有市場潛力。」

「雲南豐富的中藥材資源,為香港的中藥企業提供了穩定的原料供應。」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合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洪明基說,「未來,滇港可以進一步開展深度合作,特別是在中藥材的規範化種植和中藥提取技術方面,提升中藥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考慮到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對天然藥材和保健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雲南與香港可以共同開發面向這些新興市場的中藥產品,推動中藥國際化進程。」

合力打響高原特色農業「名牌」

色澤鮮綠的有機杭白菜、清脆味美的有機吮指胡蘿蔔、色香濃郁的有機甜脆玉米……當視察團來到芸嶺鮮生有機蔬菜種植基地考察時,路旁的桌上擺滿了新鮮蔬果,令人賞心悅目。

「這玉米真甜,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玉米,在香港有得賣嗎?」現場嘗鮮的吳良好問道。

「謝謝您的好評!」芸嶺鮮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魁回答,「我們每周發往全國區域市場的貨物平均有800-1,000噸,每周會通過全程陸路冷鏈配送,向香港出口10-20噸有機蔬菜,您在當地肯定能買到!」

視察團在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調研時,再度感受到「舌尖上的誘惑」。剛到公司門口,濃郁的咖啡香已然飄出。

迎接視察團的是一位瘦高的青年,他正是當地咖啡界的名人、公司董事長楊竹,這位土生土長的保山「80後」,已經從事咖啡行業14年。

「中國的咖啡有99%產自雲南。在雲南,保山產量排名第二,且是出產精品咖啡最多的地方。」楊竹說,1958年,保山咖啡代表中國在英國倫敦市場被評為一等品,保山也因此被譽為「中國咖啡的原產地」。

一路視察一路思考,作為視察團副團長的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九龍社團聯會會長王惠貞感觸很深:「雲南物產資源之豐富名不虛傳,像咖啡、茶、鮮花、果蔬等,都有非常扎實的產業基礎。當地企業家也已達成共識,在發展產業的基礎上,集中精力推進品牌建設。」

「咖啡文化植根於全世界,不少人是『無咖啡不歡』,所以雲南的高質量咖啡,絕對有能力拓展到國際市場,香港更可以為此出一份力。」委員們紛紛表示。

通過此次視察,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福建社團聯會主席施清流對滇港產業合作成果的認識不斷刷新、信心與日俱增。「我了解到,香港已成為雲南第一大外資來源地和境外投資目的地,香港市場銷售的七成鮮花、四成蔬菜都來自雲南,可見滇港之間的經貿關係密切。建議未來滇港兩地繼續發揮各自優勢,加深產業合作。」

讓愛國主義精神薪火相傳

「二等彈藥(兵)董喜貴……」遊客劉先生將英烈的名字輕聲念給兒子,並鄭重地將一枝白菊花放在墓碑旁。在騰沖國殤墓園,蒼松翠柏下,一排排墓碑靜靜矗立,無數英魂守護着這片土地。

1942年5月,日軍侵犯滇西邊境,怒江以西的大片國土落入敵手,中國抗戰後方唯一的一條國際通道——滇緬公路被徹底截斷。為了收復滇西失土,打通西南國際運輸大動脈——滇緬公路,中國遠征軍發起了滇西反攻。他們在盟軍配合下,經過42天的浴血奮戰,於1944年9月14日將日寇全部殲滅,收復了抗戰以來的第一座城池——騰沖。此次戰役共殲滅日軍6,000餘人,遠征軍官兵陣亡9,168人。

此時,站在中國遠征軍名錄牆前的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浙江省同鄉會聯合會會長詹洪良表情肅穆,他默念着每一個名字,心中滿是敬意。

「我們此行來到滇西抗戰紀念館、國殤墓園,彷彿回到了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看到了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身影。」詹洪良分外感慨,「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我們需要繼承先烈們的遺志,尤其是香港年輕人要肩負起建設祖國的歷史責任,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滇西抗戰紀念館還原了歷史,讓我們看到了什麼叫民族精神,什麼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都要為民族存亡而奮鬥!」參觀結束後,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國史教育中心校長何漢權感慨良多。

「在香港,我發起了一個學生文化交流計劃,鼓勵香港學生參觀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如果他們有機會來內地,我一定會帶他們到滇西抗戰紀念館來,讓他們追尋先烈的足跡,根植家國情懷、牢記強國使命。」何漢權說。

持續拓展滇港合作新空間

滇港兩地同飲一江水,同是一家人。如何進一步深化滇港合作交往,成為視察過程中委員們最關注、也是探討最多的話題。在隨後召開的視察情況回饋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從各自關注的領域分享見解,互動氛圍熱烈。

在視察中,作為視察團副團長的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了解到,雲南紮實推進國際大通道建設,特別是中老鐵路「黃金線路」開通以來,累計發送貨物超過4,300萬噸,覆蓋12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2024年7月,『粵滇·瀾湄線』國際貨運班列暨中老泰國際貨物列車也正式開行,大幅縮短了粵港澳大灣區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時空距離。建議未來在交通方面,滇港兩地能進一步優化航線,提升航空和鐵路運力,便利兩地人員往來,為滇港經貿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姚志勝說。

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法和基本法成員,全國政協委員彭韻僖認為雲南與香港在法律服務方面有更多合作空間。「當雲南企業進行國際性投資時,可考慮在合約條款中使用香港法律,並在香港簽訂,為企業的投資進行『法律體檢』。同時,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服務及爭議解決中心,其仲裁及調解服務已發展成熟,若發生爭議,雙方可借助香港的仲裁或調解服務,降低法律風險。」

視察團的行程,在緊湊的節奏中走入尾聲。視察團每一位成員都有這樣的期待——未來,「東方之珠」與「七彩雲南」深化合作、攜手並進,共同譜寫合作共贏的時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