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民政部前一陣發布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幾近3億,佔總人口的21.1%。所有媒體和輿論聞訊馬上新一輪大呼小叫,哎呀,老人家超兩成了,老齡社會加速了,咋整!咋整的旁邊、頁面邊欄顯示的其他新聞是「老閨蜜結伴環遊世界」,配圖裏,精神阿姨們列隊開心掄紗巾。
從宏觀的社會學角度來看,媒體們所焦慮的老齡化問題當然正確也重要,但從一些現實的微觀角度來看,有些時候,媒體和輿論的「備忘錄」和「氣氛組」功能恐怕卻更明顯——時刻提醒人們,你老了。記得曾在社交媒體看過一個問答,題目是「你什麼時候覺得你老了?」答案中,不止一個人寫「當別人提醒的時候。」
小狸在前兩期《油膩女性》中曾提及,國人似乎對年齡特別敏感和在意,而且一定會把這些在意表現出來,從而影響周圍的人一起在意。比如,一些中年人,時常會「勸誡」同齡人說「咱們這個年紀」、「你也老大不小了」、「ta還是個孩子」,一些老年人動不動就自嘲「我這把老骨頭」,而一些年輕人,更熱衷矯情「29歲老阿姨」、「一枚中年婦女」……當然,對面賽道也一樣,打開小紅書,每一條「抗老」帖下都必有大把「真·中年婦女」在評論區PO自拍照讓大家猜年齡。而無論是裝老還是裝嫩,或只是不斷強調真實年紀,都是對年齡的過於在意。
而其實,小狸真心覺得,無論養老也好,抗老也好,首要的其實是要忘老。不是盲目鴕鳥拒絕過生日,而是沒必要那麼在意,更無需時時想起。
而且小狸不是亂說的。有一本書叫《不被定義的年齡》,作者是美國耶魯大學的教授、老齡心理學專家。她通過一項長期的追蹤研究發現,對老齡化持最積極看法的受試者比持最消極看法的受試者平均多活了7年半。許多以前被認為是完全由生理衰老引起的健康問題,其實更多的是受到人們從社會文化中內化的消極年齡觀念的影響。這位教授說,研究證明,包括年齡觀念在內的各種非生物因素對長壽的決定權重高達75%,而基因只決定了剩下的25%。對年齡的刻板印象才是長壽的最大敵人。
教授除了分享研究成果,還舉了一個親身例子。某次她為了獻愛心參加了5公里慈善馬拉松,但沒跑出200米就抻了腿,一瘸一拐回家後抱怨「年紀不饒人」,結果被十幾歲的女兒一語戳破:「和年齡沒關係,誰讓你遲到沒做熱身。」教授頓悟,這就是對年齡的刻板印象,並由此感到比拉傷肌肉更深的擔憂——經過漫長的社會文化影響,刻板印象已經是太多人的本能。也因此,「養老先忘老」是關鍵,卻並不那麼容易做到,人們需要有意的提醒和常常的訓練。而首當其衝,可以先練習完全否定「人老了會愈來愈沒用」這個愚蠢又討厭的觀念。不要小看這個方法,它很重要,因為很多人的很多健康問題都由這個心理暗示產生的。
從今天起,不要那麼在乎年齡,或者至少,你只在乎你的,別再提醒別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