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故宮,首先就會想到北京故宮博物院。這座藏有超過180萬件文物的歷史建築,承載了華夏5000年的文明。香江之畔,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距離北京上千公里,兩者卻緊緊相連,用不同的方式堅守彼此的共同使命——保護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們把古人留下的遺產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講好中國故事。最關鍵的是,我們還要把它們完整的傳給下一代。」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說道。
如何吸引觀眾?先讓文物「活過來」
說到傳承,該如何去做?王旭東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最新推出的展覽「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為切入點,指文物想要傳承下去,首先要吸引觀眾,讓觀眾願意駐足欣賞。
王旭東表示,這次展覽很多文物已經在北京故宮展出過,但香港的策展團隊用另一種創新形式讓「紫禁城」和「凡爾賽宮」文物對話,將人帶回到17、18世紀,直觀感受古代帝王如何通過政治推動國與國之間文化、經濟交流。
提到本次展覽重點展品——路易十四寫給康熙帝的信件,王旭東說,在北京,團隊是將文物放在最前列展示出來;而香港則是通過投影的形式讓信件流動起來,使觀眾和文物產生互動。信中,路易十四以「我們親愛的好友」稱呼康熙,展覽還設有法語朗讀,令觀眾能夠沉浸式閱讀這封300多年前的信件。王旭東表示,展覽作為文化傳承的手段,首先要吸引觀眾的目光,才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思考,讓人有興趣探索文物背後的故事。
王旭東還透露,北京和香港兩地團隊已經規劃好2025至2026年的展覽,明年將會推出宮廷飲食展,希望透過皇家飲食文化讓觀眾了解不同地域飲食文化在皇宮中的匯聚,甚至未來還可以策展展現皇子們的生活,看看皇家如何教養小孩,「身為策展團隊,策劃一個展覽需要和觀眾形成對話,吸引觀眾、讓觀眾願意看,而非直接將學術成果直接拿過來去呈現。」
年輕人愛上博物館 「老帶新」傳承文化遺產
人才是博物館事業發展的基礎,如今的「博物館熱」讓人才引入顯得更加重要。王旭東表示,「年輕人是我們的未來。我們必須要和高校合作,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進入高校,然後把高校的畢業生再吸引到博物館工作中來。」如今,越來越多的高校設立考古、文物保護、文化創意等相關專業,王旭東表示,「在故宮博物院,我們鼓勵和支持年輕人到高校深造,也願意將他們送到國外交流。我們也希望,北京和香港兩地能通過互相參訪,讓資深研究人員帶領年輕人學習,形成『以老帶新』模式,進一步帶動博物館事業發展。」
文物傳承同樣離不開創新。近年,北京故宮多次「出圈」,成功吸引大批年輕人目光,也成為各地博物館學習的對象。「老祖宗給我們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故宮作為承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遺產地,更要加大力度,吸引創意人才,將優秀文化傳播出去。」
早前,香港特區政府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提出將打造香港成為創意之都,推動和支持本地文創產業發展。王旭東說,「將來我們更要藉助香港這塊寶地,把世界各地的創意人才都吸引過來,挖掘故宮承載的中華文化,並創造和今天的時代和生活相結合的產品。」王旭東亦建議香港故宮博物館館長吳志華,同香港的文化創意界加大合作力度,吸引文創設計師、文創產業機構透過故宮文物創作好的產品,北京故宮也會加大力度,支持兩地IP授權合作。
延續先輩精神 是傳承也是致敬
隨着科技的發展,文物的傳承將不僅依賴於實物研究,「數字化」成為另一種新潮方式。王旭東表示,北京故宮博物院歷經近20年的數字化歷程,館藏已經完成52%的基礎影像採集。王旭東解釋,文物數字化有不同的標準,基礎影像採集是一個保底的標準。目前團隊要讓每一件文物都先有數字影像,對重要文物則要進行高清甚至全息採集。「如今,我們的古建築基本完成第一輪數字化,更詳細的任務還非常龐大。現在我們也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支持文物管理、學術研究和文化傳播等,也希望能夠更多相關團隊加入,助力文博行業發展。」
明年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100周年的日子,問及是否會舉辦相關慶祝活動,王旭東表示,活動是會舉辦的,不過,這些活動的最終目的並非為了轟轟烈烈慶祝,而是向前輩致敬。「我們要延續前輩們的精神,讓人們認識到前輩們在不同歷史時期為保護、研究、傳承故宮承載的中華文化作出的貢獻、形成的精神,這才是最關鍵的。」王旭東說。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Iris報道,視頻拍攝:任青,視頻剪輯:鄭緣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