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芝齡

近期有球星表演賽「甩轆」,引起社會熱話。雖然有不愉快事件再度發生,但社會亦毋須過於放大,質疑盛事經濟成效。反而,筆者認為,政府有責任牽頭,舉辦更多品牌活動,並且優化設施配套和運作細節,減少盛事活動質素參差不齊等問題。

「LEGENDS ASSEMBLE 傳奇球星表演賽系列-皇馬球星對巴塞傳奇」12月20日在香港大球場舉行。有購買6880元套票的苦主批評,大會安排不周,活動貨不對辦,許多皇馬球迷較原定時間遲40分鐘進場,有人甚至無法入內與球星見面影相和索取簽名。

儘管消委會收到多宗投訴,涉款超過11.8萬,但觀乎事件性質不及年初美斯風波般嚴重,難以觸動國際社會討論以至影響香港盛事之都的形象。還記得主辦方曾批評,「M品牌」規定要邀請現役球員參賽,令活動未能受惠。如今看來,各方因禍得福,政府既缺乏角色落場補救,主辦方也有較大彈性處理球迷投訴。不過,考慮到足球盛事接連出現問題,政府或許要加強同業界溝通,提前制定所謂「逃生條款」,例如,有大牌球星未能上陣,或者活動明顯貨不對辦,可以要求主辦方作出一定比例的退款,以保障球迷的權益。

的而且確,球星表演賽「甩轆」,體育盛事「出糗」,容易引起社會討論,但其實本港2024年全年至少舉行210項盛事,涵蓋文藝、體育、金融、創科、會議及展覽等多個不同領域。若果單憑個別商業活動安排失當,就怪責盛事經濟的表現,似乎略為以偏概全,未能反映事實全貌以至經濟效益。據政府估算,2024年全年盛事可以吸引約17萬旅客參與,為香港帶來約72億元的消費額,約43億元的經濟增加價值,意味着盛事經濟帶來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不容有失。

而值得留意的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近期提出優化「文化藝術盛事基金」的運作機制,而且在審批準則中加強受資助活動須具備帶動旅遊及經濟的元素,加強關鍵績效指標的要求。政府願意採納意見,解決問題,固然值得讚賞。然而,盛事經濟確實被人詬病活動質素參差不齊。筆者認為,舉辦盛事講求「貴精不貴多」,尤其是政府面對巨額財赤,需要審慎使用公共資源。政府可考慮全面檢討過往盛事活動帶來的經濟效益和成效,從中挑選出具有香港本地特色和良好經濟效益、適合長期發展的盛事活動,打造類似「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的品牌活動,使到市民和旅客知道香港每逢特定日子便會舉辦特色盛事,方便他們提早規劃行程。

長遠而言,政府可參考澳門,由大型商業機構牽頭舉辦品牌活動,減少活動參差不齊等問題。澳門政府與六大綜合度假休閒產業,俗稱六大博企,以博彩合約方式,規定增加兩成非博彩投資,活化舊區,並且舉辦大型節慶盛事、演唱會等不同形式的活動,推動當地經濟適度多元化,實現互惠共赢。既然港澳之間要互學互鑒,香港也計劃以片區產業模式發展北部都會區,政府不妨考慮引入優惠條款,使到商界有利可圖的同時,也可以鼓勵他們牽頭舉辦大型盛事,提升活動質素。

環觀全球,發展盛事經濟絕對是大勢所趨,不少國家及地區的政府積極舉辦盛事,提振經濟,帶動相關城市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舉例來說,早在2011年,新加坡就公布《2030願景》,重點提出發展超級運動俱樂部、興建嶄新體育設施等。文藝演出方面,該國政府更加被指掏出真金白銀,提供巨額補貼,買斷Taylor Swift在東南亞的演出。

面對國際競爭激烈,不進則退,特區政府要時刻留意行業發展,並且以識變、應變、求變的心態,主動與相關持分者協調,優化盛事經濟的設施配套和運作細節,鞏固及提升香港的國際盛事之都地位。

(作者為自由黨灣仔支部主席、灣仔青年聯會主席)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