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平輝(左一)熱情地向眾人介紹藏品背後鮮為人知的兩岸故事。 香港文匯報記者蔣煌基 攝

「一二三到台灣,台灣有個阿里山,阿里山上有神木,還有一條小鐵路,明年我們回大陸。」這首台灣民謠,承載着眾多祖籍大陸的台胞對故鄉的深深眷戀之情。福建惠安上阪村村民蔡平輝受此觸動,修整了家中閒置小樓,將其命名為「阿里山會館」,用來存放自己多年來收藏的千餘件物品。

步入館內,雖顯簡陋,卻處處充滿故事。館主蔡平輝熱情地介紹他的珍藏和背後鮮為人知的兩岸故事。福建的泉州、漳州,是台胞主要祖籍地。在大陸民眾遷台的歷程中,20世紀中葉尤為特殊。1950年,漳州東山島的147名男丁被抓赴台,形成了痛心的「寡婦村」。而蔡平輝的爺爺蔡來水等蔡姓的27人,則是在1946年受國民政府指派前往台灣工作的。

如同當時眾多赴台軍民一樣,蔡來水與故鄉的父母、妻兒被海峽分隔兩岸。往來的書信,成為了珍貴「遷台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個體家庭而言,『遷台記憶』中或許有悲劇的色彩,但在我看來,它並非純粹的悲劇。」在蔡平輝看來,特殊時期的這段歷史,實際上賦予了家族特殊的歷史使命。「回首往昔,我們更多地看到了其中蘊含的機遇與責任,那便是推動兩岸和平統一與交流。」。

「阿里山會館」的一面牆上,懸掛着一面「金萱組頭等獎(二)」牌匾,這是蔡平輝與台灣的一段特別緣分。他師從嘉義製茶大師官榮輝,學習了種茶、採茶和製茶等一整套技術。從2016年開始,他與師父官榮輝、林忠稜合作研製比賽茶,並於2019年在阿里山高海拔優良茶比賽中獲獎,他也成為首個在該賽事中獲獎的大陸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