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史詩《膽劍千秋》早前在杭州舉行全國巡演。短短兩個小時的演出中,越地乃至中華文脈賡續傳承中的「精神豐碑」一一亮相,帶領現場觀眾領略回盪千年的歷史風雲。
「膽劍精神」發軔於春秋末年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典故,是越地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以此為魂,《膽劍千秋》沒有陷入傳統的歷史敘事,而是用群像演繹形式彰顯「膽劍精神」。 為官需忍窮,清白在人間。演出第一幕,面對滕子京清廉為官的苦累訴說,范仲淹以日日打理清白井,換飲一汪碧水的隱喻,講述為官造福百姓的初心。
此外,東晉才女謝道韞面對叛軍時大義凜然、愛國將領姚啟聖在民族大業面前不計個人生死榮辱、鑒湖女俠秋瑾在革命洪流中義無反顧……全劇雖無一幕直接還原「臥薪嘗膽」,但卻讓胸有大略、忍辱負重、潔身自好、一往無前的「膽劍精神」愈發清晰。
而紹興小百花「四朵梅花」——吳鳳花、吳素英、陳飛和張琳均亮相劇中,不僅令戲迷直呼過癮,也讓新生代演員受益。 ●文︰中新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