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選為「港燈『綠得開心計劃』最傑出綠得開心學校」之一的聖保祿中學多年前已推行全面的回收計劃,回收的物料包括塑膠製品、玻璃容器、清潔飲料紙盒、墨盒、可充電電池等。學校在減廢、減碳、節能、維持清新室內空氣有卓越表現及成效,榮獲香港環境卓越大獎外,更獲環境及生態局、環境運動委員會認證為香港綠色機構。
為進一步提升環保效益,學校更推動循環經濟,實行「從減廢到零廢」。專案包括PET塑膠循環製成獎品和防水沙包、果皮循環製成環保酵素、無學生認領的毛衣循環製成圍巾贈送長者,達成減量化的目標。
再造塑膠玻璃 填充沙包
學校把校園回收箱內的PET塑膠和玻璃容器送到廢物處理及回收公司,回收物料經連串工序後,循環再造成玻璃砂,成為沙包的填充物。在STEAM WEEK期間,學校的環保大使聯同修讀視覺藝術科的高中學生設立主題攤位,一方面向同學和老師介紹綠色環保沙包的概念、流程和意義,另一方面邀請同學和聖保祿天主教小學的師妹美化沙包外層,把無限創意和可持續發展的願景結合起來,設計獨一無二的校園防水沙包。設計活動後,庇護工場會為沙包進行最後加工,完成製作程序。
舊衣重生成圍巾
近年來,學校積存了一些學生捐贈或無學生認領的毛衣。有見及此,學校與衣物回收再造公司合作,參與舊衣循環再造計劃:上述的毛衣經舊衣循環生產系統,再造成全新的圍巾。
在農曆新年前夕,學校的環保大使和統籌老師到訪護老中心,贈送圍巾給一眾長者。「老友記」獲贈新的圍巾,並了解到舊衣循環再造的簡單概念,均表示讚賞和支持,洋溢喜悅之情。送暖行動為循環經濟項目添上更深層的意義。
聖保祿中學與本地的專業團隊或環保方案供應商結成合作夥伴,積極發展循環經濟計劃:在資源再生的過程中既能為弱勢社群提供就業機會,而循環再造製成品又能回饋社會,或應用在日常校園生活中。學校期盼來年開創更多的循環經濟方案,加強可持續發展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強化綠色校園的形象。
●港燈綠得開心計劃,致力透過多元化活動,協助年輕一代及公眾人士培養良好的用電習慣、多認識可再生能源和實踐低碳生活,目前已超過700間全港中小學校加入「綠得開心學校」網絡。有關詳情,歡迎致電3143 3727或登入www.hkelectric.com/happygreencampaig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