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少作,已顯才華。 作者供圖

黃仲鳴

有友問:「有沒有李敖的《歷史與人像》?」衝口而出:「當然有!」說罷便後悔。因為書山亂疊,要尋之談何容易?無可奈何,在學校圖書目錄一查,居然有!而且還是文星舊版,於是立往借之。

最令我感觸的是,這書竟是「陳福霖教授贈書」(扉頁有雕章蓋印)。陳教授者,乃早年所識學人也,曾在我校任英文導師。問之歷史系同事,稱:「認識他。退休久矣,迄今仍健在,不過很久沒見了。」阿彌陀佛。

陳教授這本《歷史與人像》,列為「文星叢刊」第35種,初版於1964年1月25日,這本是再版,1965年4月25日。不知一版印數多少,然短短年餘即重印,可見當年李敖之受歡迎。李敖生於1935年,書中文章當是他少壯之作。據《自序》云:「最早的一篇是《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他》,是我十七歲高中一年級時候寫的;最晚的一篇是《李易安再嫁了嗎?》是今年(1963)四月寫的,我已經二十八歲了。」

從這本書可以看出李敖的「歷史功力」。

回首那年,我一介少年,喜愛譚嗣同那首獄中題壁:「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張儉」、「杜根」可考,獨有「兩崑崙」,諸家紛註解,卻沒有合理之說,都是推測而已。李敖出手,撰《兩崑崙考》,列舉各家之說,再而引出陶菊隱一孤證,認為「兩崑崙」者,指單刀王五與胡七也,二人武藝俱屬崑崙派,曾勸譚嗣同出逃,譚死志已決;胡、王其後謀劫法場,終因警戒森嚴作罷。李敖說:「『兩崑崙』的解釋似以陶菊隱這個說法較為脗合妥貼。」對這個「考法」,當年我認為亦不甚「妥貼」,但李敖時僅23歲,採此研究法,排除各家所說,得出自己結論,然仍認為是「似」而已。可見他治史的嚴謹。

《歷史與人像》頗多考據文字,如《行李考》《宋帝始生異象考》《李易安再嫁了嗎?》《紀翠綾該生在什麼時候?》。最為特別的「考」還數《紀翠綾》。文章開頭就說:「十多天來最轟動的一件案子——『武俠作家入帷幕,滑稽影星動怒刀』。」這個武俠小說家名蕭逸,「滑稽影星」是魏平澳,這件殺人未遂、通姦罪發生於1962年,轟動台灣。紀翠綾是魏平澳之妻,與蕭逸偷情,遭魏揮刀砍傷;輿論一致聲討紀翠綾,李敖迅作反應,歷舉通姦罪在古時的刑法和判決,為紀翠綾「開脫」、紓解。這種考據法,除證李敖讀書多之外,也顯出他逆眾而評的作風。

不過,李敖在下筆前,先作劄記,再據之而分析。上述多篇如是;另如《袁世凱的祀孔》《宋禁科埸書》,李敖自己都表明是劄記。考據前羅列資料,再而用排解法,提出自己的證據和結論。

《歷史與人像》雖是李敖少作,卻已顯出他的才華,李敖的研究方法,值得後生一輩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