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提及一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香港粵語片圈子流行的名稱「雲吞麵導演」,其實當時還有一個流行的術語「七日鮮」。

上世紀五十年代,本地的粵語片市場蓬勃,供不應求,「七日鮮」是指從開鏡到拍攝,到後期剪輯、配樂、沖印等一些製作周期短的作品。「七日」並非一個實數,只是一個形容時間很短的虛數,當時部分作品從開機拍攝到上映僅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因而被稱為「七日鮮」。根據粵語片的前輩透露,當年只要有大牌明星壓陣,便有觀眾,不愁票房,於是電影公司加速開拍,不理質素,但求貨如輪轉,盡快上馬,結果出現大量粗製濫造的作品。

在這種環境之下,粵語片的個別導演在喊了一句「開麥拉」(Camera)之後便出外吃雲吞麵,演員自己對着鏡頭演戲,待導演吃完雲吞麵回來後才喊「停機」。一頓雲吞麵,一個鏡頭直落,戲也差不多拍了一半。

導演龍剛在2010年4月29日舉行的座談會裏,說他曾被人叫做「雲吞麵導演」。他解釋當時流行拍攝粵劇電影,導演不用真懂拍電影,只用先錄好一條戲曲的音軌,再讓演員去演,搭上軌道,固定好機器便開始拍。聲帶通常播很長,不用換景,不用移鏡,夠時間讓導演出去吃碗雲吞麵,回來也不耽誤事。但他認為以「雲吞麵導演」形容他這樣對鏡頭精雕細琢的人,便是一種羞辱。

另一位被人稱為「雲吞麵導演」的人是陳皮,他的父親是粵劇著名小武靚全。早於上世紀二十年代,陳皮已與友人成立滿天紅公司攝製默片。1937年,他更邀得超過50位明星參與拍攝香港電影史上的「第一部歌唱片」——《神秘之夜》,全部對白均以歌唱形式唱出,成為其他片商仿傚的對象,這也是「全部歌唱片」的原形,陳皮亦因此成為拍攝粵語歌唱片的搶手導演。

二戰後,隨着經濟的恢復,香港電影業十分蓬勃,粵語歌唱片和戲曲片大受歡迎,他與撰曲人吳一嘯合作攝製了不少歌唱片。陳皮一生執導過作品超過150部。

●文︰葉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