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陳旻南京報道)1937年11月22日蘇聯志願航空隊在南京打響援華首戰。光陰走過87年,11月22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中山陵園管理局與俄羅斯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白俄羅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國家歷史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英雄並肩 共鑄不朽——蘇聯援華抗日航空歷史專題展》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開展。白俄羅斯駐滬總領事安得烈夫在致辭中特別引用了白俄羅斯總統亞歷山大·盧卡申科的話:「對我們來說,戰爭的真相和記憶比時間更強大,沒有國界。」安得烈夫表示,「共同努力保存歷史記憶幫助我們從我們人民的共同壯舉中汲取力量和經驗,展示了通往共同未來的道路。我們的新一代青年將繼續共同走過這條道路。」
據介紹,這次南京首次舉辦蘇聯援華抗日航空歷史專題展。展覽內容融合南京近年來抗日航空史料研究最新成果,分為「友好交往 初心始萌」「並肩作戰 長空亮劍」「感恩救助 共濟情深」「豐碑矗立 英雄不朽」「抗戰精神 代代相傳」五個部分,採用120多張圖片、50餘件實物、數段珍貴視頻,生動、翔實講述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期間蘇聯航空援華的歷史史實,深切緬懷與中國人民攜手並肩作戰時犧牲的蘇聯籍航空英烈,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歌頌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的國際主義精神。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在中華民族危亡之際,蘇聯不僅在政治、外交上給予中國支持,而且還提供低息貸款和軍事物資援助,並派遣軍事顧問和志願航空隊直接來華助戰。據俄羅斯聯邦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空軍博物館館長扎魯別茨基·亞歷山大在儀式現場播放的視頻中介紹,1938年至1939年,蘇聯向中國提供了大量的軍事裝備和武器、彈藥及各類空軍裝備,包括985架飛機,還為航空運輸組織了一個特殊的航空公司。1939年8月,蘇聯軍事專家幫助中國開設了一所航空學校,至1940年,328名中國飛行人員在蘇聯教官的指導下,在這所航校接受培訓。從1940年開始,一些中國飛行員在蘇聯直接接受培訓,從最初200名中國飛行員在蘇聯航空學校接受培訓,到戰爭後期,蘇聯一共為中國培養了1045名飛行員和8000多名飛機技術人員。在抗日戰爭期間,蘇聯總共在兩國培訓了9萬多名中國航空人才,有236名蘇聯飛行人員在爭取中國獨立的鬥爭中獻出了生命。
展陳的實物有,二戰時期蘇聯飛行員服、飛行帽、飛行眼鏡、領航標尺,中蘇飛行員並肩作戰取得蘭州空戰勝利後由中國政府頒發給有功人員的「功蓋戚俞」銀杯、前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來華進行國事訪問時向抗館贈送的捷格佳廖夫輕機槍、前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格雷茲洛夫來抗館參觀時贈送的氣冷式機關槍、卡賓槍、毛瑟半自動手槍、托卡列夫手槍,俄羅斯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贈送的蘇聯紅軍在二戰時期曾經使用過的德什卡防空重機槍等、俄羅斯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贈送的蘇聯紅軍紀念花瓶、俄羅斯駐上海總領事館贈送的木質擺件等多件珍貴文物藏品。
展覽首次展出日本向同盟國家投降的降書(印刷品)。此件為南京今年文史資料徵集成果之一。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東京灣「密蘇裏」號軍艦上向同盟國家簽署投降書,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出自2015年總書記93閱兵式講話)降書左側為日本投降後須履行的各項條款,右側為簽署時間、日方及多個同盟國家代表簽字。在降書展柜上方的圖片展板上,1945年8月15日的標有超大字號「日本投降矣!」的大公報頭版版面分外亮眼。
俄羅斯駐滬副總領事日日金致辭表示,「『勝利』一詞,簡短卻又內涵豐富,它代表着數百萬士兵的英雄氣概和大後方的辛勤工作。這個詞,就是我們各國人民的驕傲、勇氣、尊嚴和堅韌的象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