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裏設斜邊為4個單位,那樣把q用p表示後,再發現了相似三角形關係,就找到了關於p的一元二次方程,之後留意到p較短,就找到了相應的q,然後找到兩者之比。
這裏要留意到,斜邊為4個單位,不是說4厘米之類的,題目所給圖形是沒有具體的長度單位的,可以放大縮小,形狀一樣,但大小有分別,最後的線段比,p:q是固定的。若果初接觸時,未看得通怎樣假設才不會影響計算,可以先設高為k,而斜邊為4k,計起來雖然多了個k,但最後還是能約去,答案是一樣的。
題目裏的資料中,留意到部分可以假設數字,化簡計算,而沒去引入許多代數,也是競賽題裏會接觸到的技巧之一。要是本身對題目的理解未能夠看清哪些可以假設,會導致做起來麻煩,又或者假設到計出來的結果可能跟原本資料有矛盾。
可利用直角三角形特性解題
這次談起直角三角形,也有點小特性,令這次的題目可以有個較特殊的解法。如圖二,設E為斜邊AC的中點,那樣有EB=EC=EA=2個單位,由於BD為1,於是由畢氏定理求得ED= 3,然後求得p,之後就解出答案了。
剛才EB,EC和EA相等這個小特性,要證明也很簡單,初中的幾何知識就夠了,通常是以課內習題形式出現,但應用起來挺方便,記住了是好的。
兩個解法比較起來,速度也沒什麼明顯的差別,大都是開闊了思路,令解起來多個思考角度。題目解法是多樣的,未必總能想得出一些特別好的方法,不過通常來說,想得久一點,多想出幾個解法,當中較好的方法會比較多。
其實平常日子裏,即便做很多數學題,也未必有什麼大發現,許多數學題,也不一定能看出什麼很有意思的想法。有時想出一點一滴的東西,值得記住的就只是那麼一點點而已。通常是累積得久了,許多基本的想法豐厚了,別人談些心得,才比較聽得懂,領悟起來多幾個具體例子可以參考,吸收各樣經驗也就容易些。
讀書思考的心得,有些書也會提及,只是若果自己思考的量未夠多,看着別人的心得就太抽象了,多數是明不了又用不了的。多數時候讀起這些書是有點迷惘,又一知半解,然後在平凡的日子裏,落些踏實的工夫,解難時多些反省什麼是優劣對錯,之後可能有天就會豁然開朗,一下子想法就連在一起,那時進步就大了。
● 張志基
簡介:奧校於1995年成立,為香港首間提供奧數培訓之註冊慈善機構(編號:91/4924),每年均舉辦「香港小學數學奧林匹克比賽」,旨在發掘在數學方面有潛質的學生。學員有機會選拔成為香港代表隊,獲免費培訓並參加海內外重要大賽。詳情可瀏覽:www.hkmos.or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