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大灣區——潘魯生藝術作品巡迴展」香港站今日(11日)於香港文化中心拉開帷幕。今次展覽展出潘魯生在2022年創作的系列大尺幅作品共20件,分為「主題創作」和「民藝調研紀錄」兩個單元進行展示。

潘魯生(左)為嘉賓導賞。

潘魯生是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名譽院長,多年來深耕於民間藝術領域,曾出版多本中國民藝相關作品。今次展覽作品運用中國彩墨語言,以寫實表現手法,多視角、多維度描繪了大灣區現實的村舍、街巷、港灣,記錄了大灣區社會面貌、現狀和大灣區建設的全過程,呈現大灣區城市發展的歷史脈絡和文化肌理,探討了大灣區文化生態中城市與鄉村、社會與歷史、傳統與現代共生共榮的關係。

「近年來我在大灣區進行民藝調研,走了不少鄉村社區,到過許多工廠碼頭,總被這片神奇的土地打動,大灣區的傳統村落、傳統工藝尤其具有歷史與當下、本土與世界、經濟與文化交匯共生的意義。」潘魯生發現,大灣區的人們鄉音相似,風俗相近,文化同根,因此產生用畫筆將這共同的脈絡與人文表達出來的想法。

圖為《港·彌敦道》。

潘魯生在90年代中期就在香港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與香港緣分深重。在他的作品中,古老滄桑的牌樓背後有錯綜交織的電線天線,巍峨莊重的牆面上布著斑駁的苔痕水跡,舊民居新樓房穿插並置,小漁船大貨輪遙相呼應,新與舊、古老和現代、城市與鄉村就這樣自然地交織在一起。「我的畫面通常沒有人,但背後有市井的喧囂,普通百姓的生活,將歷史文化、傳統當下盡數納入其中。」

圖為《澳·大三巴》。

「這組作品運用的是中國彩墨語言,完全傳統的筆墨皴擦點染,求得一種沖淡自然之感。因為大灣區不僅是繁華的、繁忙的,充滿工業、商業澎湃的動力,也是寧靜的、祥和的、人文的,有著凝聚的內力,能讓外來的遊子找到奮鬥的歸屬。」潘魯生介紹,作品《港•葵涌碼頭》就是用了界畫的作畫手法,來表達貨櫃碼頭纜繩交錯的景象。他也表示:「記錄當下也是回望歷史、面向未來。希望文化同根、民風同源、經濟共融、社會繁榮的大灣區再創神話。」

圖為《港·葵涌碼頭》。

出席開幕儀式的嘉賓包括: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丁中元、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助理署長區玉芳、香港美協主席林天行、香港美協常務副主席趙志軍、深圳美術館展覽部主任尹燁斌等。

圖為《港·薄扶林村》。

今次展覽由深圳美術館和香港美協主辦,天工當代承辦,深圳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共同支持舉辦。作為巡迴展覽,該主題系列展覽已先後在深圳、澳門、東莞等地舉辦。

「寄情大灣區──潘魯生藝術作品巡迴展」

日期:即日起至11月15日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展覽館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