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剛 立法會議員
在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鞏固並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的發展目標,引導香港社會各界深入探討特區未來通過深化改革,激發「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特別是進一步激發「兩制」的內在活力,推動特區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之際,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發表上任以來的第三份施政報告,各界期待這份中央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強烈關注的施政報告,能夠積極呼應中央對香港識變應變求變的要求,「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發揮特區獨特的「兩制」優勢,為鞏固與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夯實持續穩定發展的堅實基礎。
隨着全球地緣政治的急劇變化與內地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香港特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必然面臨着新的挑戰與機遇,這已經在客觀上對香港的持續發展繁榮提出了應變求變的當然要求。改革已經成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並向全球彰顯其持久旺盛生命力的關鍵。也因此,中央高瞻遠矚地一再要求香港管治者,必須與時俱進,根據特區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依法推動符合全體港人根本利益的社會改革。
香港獨特優勢難以替代超越
香港聯通西方的普通法系保障的高度自由的市場經濟體系,是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內地最便捷的橋樑,也是最可靠的引介人。在這方面,香港的競爭對手新加坡雖然躍躍欲試,可能會在某些方面暫時領先香港,但其相對嚴格的資金管治,必然會令國際資本望而卻步,國際資本最終還是會把香港作為進可攻、退可守的橋頭堡。另一方面,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目前已經擁有超過12萬億元的人民幣存款。隨着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人民幣已漸成為全球貿易市場的主要結算貨幣之一,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區,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所能發揮的獨特優勢,顯然無可替代,難以超越。香港所擁有的這兩大獨特優勢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最牢靠的基石,積極拓展「一帶一路」商機,激活12萬億元的人民幣蓄水池,香港作為亞太地區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就能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與提升。
受內地沿海地區持續開放及港口航運業發展的直接影響,香港航運業近年持續疲弱,這是不爭的事實。但也應該看到,香港在法治保障、融資貸款、租賃保險、效益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爭取進一步放寬內地貨櫃車及司機往來香港運輸的限制,降低港珠澳大橋的通行成本;利用葵青貨櫃碼頭的剩餘資源吸引珠三角內河貨船直接靠泊集拼;加強船舶維修及航運管理方面的人才培養;發展高附加值的租賃保險與再保險、爭議調解與仲裁;加快規劃建設綠色能源轉口港和加注中心,這都有助於鞏固與提升香港航運競爭力。
冀展現預見力規劃力執行力
在鞏固國際貿易中心方面,適度檢討包括中資離岸貿易企業的稅務安排,吸引大型的國際貿易集團回流香港,拓展中轉貨源,通過提升港口機場的作業效率,吸引粵港澳大灣區及東南亞貨物經香港進出口,同時,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香港品牌,特別是在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中,發揮香港研發優勢,推動香港產品成為國際創科產業鏈的重要環節,都有助於強化國際貿易中心地位。
有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偉業的時代召喚,有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的使命擔當,有讓廣大市民過上更好生活的初心願望,行政長官李家超一定能夠準確理解和堅決貫徹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凝聚社會共識,把握「一國」與「兩制」,統籌現實與未來,平衡期望與實效,綢繆發展與民生,主動識變、應變、求變,革故鼎新,拆牆鬆綁,大力拓展社會經濟發展空間,推動持續高質量發展,攜手共創繁榮美好的明天。
正如美籍專家約瑟夫近日接受新華網採訪所言,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75年發展成功的歷程,讓全球看到了中國領導者的預見力、規劃力、執行力。特區管治者施政的焦點,正正在於在中央全力以赴的大力支持下,通過鞏固與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實現推動香港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各界期待並相信新一份施政報告定能展現出特區管治者的預見力、規劃力、執行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