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現在的北京稱之為「大」的地方太多了,被稱為「京城四大菜市場」之一的有崇文門菜市場。崇文門菜市場建於1976年,與東單菜市場、西單菜市場、朝內菜市場,稱為「四大」,承載着老北京人的煙火記憶。
那些年北京人的日常三餐都要從菜市場取得,從小時候起,我就跟着大人們去菜市場,裏面真是什麼都有,菜肉河鮮海味都特別新鮮,留下了記憶。為了這家留下深刻記憶的菜市場,我在北京買的房子緊挨着它,可惜買了房,它就關閉了,換了一間大而空曠的什麼商城,因為少去,我都不記得這商場叫什麼。聽說再有3個月,崇文門菜市場將在原址回歸,規劃了近100個檔口,突出「老味道」,我的房子還是買對了地方。
北京古有「外七內九皇城四」之說,意思是北京外城有7個城門,內城有9個城門、皇城則有4個城門。如今內外城都已經拆得所剩無幾,曾經的東城、西城、宣武、崇文,而今也合併為東城和西城。古老的北京有東富西貴、南貧北賤之說,以區域劃分等級,就好像香港的半山和油麻地,觀塘和中環。前崇文區屬於南城,歷來是北京貧民居住的地方,崇文又稱「窮文」。
其實「窮文」有不少有意思的地方,世界級文化遺產「天壇」,佔全區四分之一;紅橋(現已沒有)是價廉購物區,這個市場售賣的貨品包羅萬有,價錢比一般商店便宜兩三成,連戴卓爾夫人都到那兒買東西帶回英國,這個區還有北京僅存的一段明城牆。
崇文按照一個理念做改造,以「王」字為形,取至尊至貴,上一橫是前門,又稱「天街」天子腳下;下一橫,是紅橋市場;中間的一豎,是前門外的那條有着所有北京老味道的大街。還有一處,是老舍先生筆下的《龍鬚溝》,現在是一個居民區。龍鬚溝原來是貧民窟,中間一條臭水溝臭氣沖天,夏天發大水,能把房子和人一齊沖走。解放後,北京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龍鬚溝。清除了臭水,建起新房,改名金魚池。名之所來是老舍先生筆下的話劇《龍鬚溝》,有個小女孩小妞子,家貧如洗,沒有任何玩具,偷了人家兩條小金魚,養在小玻璃缸裏愛如珍寶。後來被母親知道,一定要她還回去。好心的鄰居程瘋子用自己唯一的一件長衫,為小妞子換回小金魚。正當小妞子抱着小金魚最高興的時候,龍鬚溝發大水,臭水洗劫了貧民區,把小妞子沖走了。
曾經的崇文有故事、有場景、有人物、有感情,菜市原址回歸,那如詩如夢的過往應該又回來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