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中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資料圖片
●韓信拜將木雕。 資料圖片

很多人都聽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話,即是說蕭何這位漢高祖劉邦的丞相,對於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無論成功與失敗,可以說是由他一個人造成的。此句出自宋朝洪邁《容齋續筆·蕭何給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

洪邁(生於公元1123年),乃南宋時期著名文人。他出生官宦之家,高中進士後一路仕途順遂,官至宰執。為官期間他利用空暇不斷著作,其中《容齋續筆》一書,內容廣泛、資料豐富,是一部囊括哲學、藝術、文學、歷史等各個領域的著作。其中尤以對史料、人物、事件之研究和分析十分精闢,很受歷史學家尊重,將之與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相提並論。故此,他作出上述之句,應該是有所據而云。

此句關乎到秦朝末年,楚漢相爭期間,蕭何與韓信的故事。蕭何生於公元前257年,沛縣人,跟漢高祖劉邦是同鄉。兩人相識之際,蕭何便認定劉邦在今後會是一個有大作為,能成大事的人。當時正值亂世,天下大亂,許多有志之士紛紛起義。蕭何和劉邦有感於當時政治格局的混亂,決定在沛縣一同起義。蕭何一直跟在劉邦的左右,為劉邦出謀劃策,招攬人才。

不獲劉邦重用 幸得蕭何賞識

有關韓信的傳說和故事更多,例如他曾受胯下之辱,又有漂母「一飯之恩,千金以報」和「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諺語。當年在群雄並起之時,韓信投奔楚國項梁軍,後項梁兵敗,改隨項羽。他曾多次向項羽出謀獻策,可惜都不被採納,遂離開項羽投奔劉邦。可惜,韓信官職不高,兼且有一次因連坐被牽連,按軍法要問斬。臨行刑時看到漢將夏侯嬰,大着膽問道:「難道漢王不想得天下嗎?為何要斬殺壯士?」夏侯嬰見他談吐不凡,相貌威武,就下令釋放他,並將他推薦給劉邦。

可是劉邦並沒有重用他,只派他擔任管理糧草之小官。幸而韓信有機會見到蕭何,經多次交談,蕭何對他大為賞識。項羽進咸陽後,殺了秦王子嬰和秦國貴族八百多人,更下令火燒阿房宮,然後引兵東歸。項羽名義上推楚懷王為義帝,將六國舊有的貴族和有功的將領一共十八人分封為王。

諸侯在分封後,各自帶兵回封國去。在十八個諸侯中,劉邦比項羽先入關,而且與民約法三章、深得人心。項羽把劉邦封到偏遠的巴蜀和漢中,稱為漢王,又把章邯等秦國三大降將封地於關中。劉邦雖不滿意,但也只好帶着人馬到封地南鄭,他手下很多兵將都看淡前景,紛紛離開回家。

有一天,有人向劉邦報告,丞相蕭何也逃跑了。劉邦又氣又急,有如被斬左右手般。哪知到了第三天,蕭何回來了。劉邦責問蕭何為何逃走,蕭何回答,他是去追一個人——韓信。

劉邦欲誅韓信 蕭何設計捉拿

蕭何認為,韓信具有幫劉邦統一天下的能力,因此不惜以丞相身份親自連夜去追回韓信,這也改變成了演義小說中的「蕭何月下追韓信」。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劉邦遂拜韓信為大將,並採納他的策略,韓信先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舉消滅三秦、入主關中,再以漢中為跳板,佔魏、平趙、滅齊、脅燕,可說是戰無不勝,劉邦也因此心生忌憚,只好依張良之計封韓信為齊王,以讓他領兵合擊項羽。然後韓信以「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之勢,逼得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政權最終歸於劉邦。

劉邦坐穩江山後擔心曾經的功臣有二心,要將他們除掉以絕後患,韓信為求自保,暗中準備造反。消息洩漏,呂后得知便問計於蕭何,蕭何遂以他的名義引韓信入宮,然後予以誅殺。韓信因蕭何賞識、推薦而成功,但也因蕭何設計被殺,不免令人唏噓。

●雨亭(退休中學中文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