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各大中小學迎來開學。學生會準時邁進校園,期待與一眾新同學見面、與舊同學再次歡聚一堂。一般而言,開學的第一天,所有學校都會舉行開學禮,在典禮中全校師生會高唱校歌,然後校長發表講話勉勵學生,也會介紹新老師給大家認識,典禮一般不超過一小時,沒有特別的儀式,畢竟隨着時代的發展,樣樣事情都講求效率、分秒必爭,自然便免去了很多儀式。那麼在中國古代,新生入學也有開學儀式或開學典禮嗎?
在中國古代,新生入學不僅有隆重的「開學儀式」,而且備受重視,入學禮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之一,與成人禮、婚禮、葬禮相提並論。古代的兒童一般四歲至七歲入私塾讀書,稱之為「開筆」或「破蒙」,根據《禮記》和《弟子規》而流傳下來的「開學儀式」則歷經千年未改。通常的「開學儀式」包括正衣冠、行拜師禮、淨手淨心、朱砂開智等流程。
正衣冠
古人認為:「先正衣冠,後明事理。」讓學生注重自己的儀容整潔,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課。入學時,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幫學生整理好衣冠。然後排着隊到學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後,才能在先生的帶領下進入學堂。
行拜師禮
步入學堂後,先要舉行拜師禮。學生先要叩拜至聖先師孔子神位,雙膝跪地,九叩首;然後是拜先生,三叩首。拜完先生,學生向先生贈送六禮束脩。所謂六禮束脩,亦即古代行拜師禮時弟子贈與師父的六種禮物,分別是:芹菜(寓意為勤奮好學,業精於勤);蓮子(蓮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紅豆(寓意鴻運高照)紅棗(寓意早早高中)桂圓(寓意功德圓滿)乾瘦肉條(表達弟子心意)。
淨手淨心
行過拜師禮後,學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將手放到水盆中淨手,正反各洗一次,然後擦乾。洗手的寓意,在於淨手淨心、去雜存精,希望能在日後的學習中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朱砂開智
朱砂開智也叫朱砂啟智或朱砂點痣,是開學儀式中最後一道程序。具體做法是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筆,在學生眉心處點上一個像「痣」一樣的紅點。因為「痣」與「智」諧音,朱砂點痣,取的其實是「智」的意思,意為開啟智慧,目明心亮,希望學生日後的學習能一點即通。
除了通常的開學禮或拜師禮,古人在日常的學習中也有很多尊師敬師的禮數。春秋戰國時期的《弟子職》就詳細描述了弟子事師、受業、饌饋、灑掃、執燭坐作、進退之禮等。例如:「受業之紀,必由長始……若有所疑,奉手問之。師出皆起。」
在如今的課堂上,老師提問時,學生通常都會起立作答,古人自然也是如此。並且,古人每天入學堂和出學堂時都要對老師作揖行禮,若要去私宅拜見老師,需要在門外通名等候,若與老師在路途相遇,需恭敬地立於道旁,待老師通過後自己再繼續前行。
在古代,教師是備受尊重的身份。《荀子·修身》曰:「君子隆師而親友。」《呂氏春秋·勸學》中說,「疾學在於尊師」,「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事師之猶事父也」,其中「事師如事父」或是繼承自西周《太公家教》中「弟子事師,敬同於父」,也使得民間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無論是學生的入學儀式還是日常教學活動中的尊師禮則,都是在通過儀式去表達學生對師長的尊敬與熱愛。
●籲澄(資深中學中文、中國歷史科老師,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教學經驗豐富,曾出版多本暢銷中文、中國歷史參考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