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的民俗活動。資料圖片

最近有朋友問我:「為什麼福建人都這麼熱衷於拜神?」這個說法是正確,也有不正確。的確,福建人,尤其是上一代的福建人,大都很虔誠;像我媽媽,她不光是各個神誕、祖先忌辰都會祭祀,甚至每個月的初一、十五,她都會「做禡」。

不僅如此,福建的神明很多,據網上不學術的統計有逾千名。因為各鄉各鎮除了有共同的神明信仰外,還有一些保佑鄉土的地方神祇。所以,我想這說法是「正確」的。但為什麼我又說「不正確」呢?因為「敬天法祖」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特徵,不光是我們福建人獨有。用朱熹的說法,就是「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以所出之祖配天地,配天以祖亦所以尊祖也」。

閩越文化「信鬼尚巫」

古代的福建是閩越人聚居的地方。閩越屬於古代百越部落的其中一個分支,由戰國時期原居於楚地的越人,與當地的百越原住民所共同建立的一個群體。所以,不少學者在追本溯源之時,大都認為閩越文化是福建文化的基礎。

早在秦漢以前,閩越人便以「信鬼尚巫」聞名;而「信鬼尚巫」也是中國原始宗教的重要一環。閩越人像大部分的原始族群一樣,對宗教信仰很重視。事實上,「巫」與「史」在上古之時,本來就是同一個人擔任。在古閩越人心中,信仰早已印刻在他們歷史、文化,以及生活的種種細節上,是日常生活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從四千年以前曇石山文化遺址的墓葬裏,可以看到許多石器、陶器之類的隨葬品;而這些隨葬品的出現,正是因為閩越人篤信「靈魂不滅」。在古閩越人眼中,死後有另一個世界,這些亡者生前使用過的器具,可以通過隨葬入土的方式,跟着亡者到達那個「死後的世界」,作為他們的日常用品。

同時,在「靈魂不滅」與「萬物有靈」觀念的共同影響下,閩越人賦予自然界山川河嶽和動植物「靈魂」,讓他們擁有人類的意識,甚至超越自然的力量。

故此,先秦以前,山神、河伯、蛇龜蛙雞等都成為他們的膜拜對象。

「謝王信仰」來自中原

其後的東漢至宋元時期,北方神祇信仰逐漸傳入福建,而且慢慢本土化,成為福建的本土信仰。到了唐代至唐末五代時期,隨着陳元光開漳,以及王審知入閩,北方民眾移民大量湧入福建,而中原的信仰也跟着傳人。例如,在閩南影響甚大的「謝王信仰」,即由陳元光開漳時從中原地區帶入的。謝王,即東晉宰相謝安。

今日仍有不少廟宇供奉謝府千歲(東晉謝安)和謝府王孫大使(東晉謝玄)。當時,陳元光隨父入閩平定蠻獠之亂,把謝王信仰帶入閩南。而當謝王信仰傳入閩南後,影響逐漸擴大,漳州府各地以謝王為主神的宮廟隨處皆有,如海澄縣河福庵、普賢庵、下庵、月鏡岩、正順廟,平和縣崎嶺庵、羅寨庵、崇福廟,漳浦縣謝東山廟等,均為漳州一帶影響較大的官廟。

唐五代至兩宋是福建發展的「起步階段」,這時候,福建漸漸跟上了中原先進地區的步伐。伴隨着福建經濟文化的發展,當地的民間神祗信仰系統也迎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聲勢浩大的變動。

這時,大量的本土神靈因應民眾的需要而出現,並逐漸發展為後世福建神祗信仰的主導力量。這樣的文化和宗教信仰,為日後福建濃厚的民間信仰氛圍埋下了伏筆。

●葉德平博士,香港教育大學「文化傳承教育與藝術管理榮譽文學士」課程統籌主任、「戲曲與非遺傳承中心」副總監,曾出版多本香港歷史、文化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