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
近一年,去了不少內地城市旅遊和考察,北京和上海是最常去的,大灣區的幾個主要城市更經常當日往返,還有蘇杭及周邊的幾個主要古鎮,往西北方向則去了西安等地,當然也有故鄉安徽的一些小城。
在一個城市住久了,外出的心情總是新鮮、明快的,出發前一早就計劃着要去探索目的地城市的著名旅遊景點,更誓言要嘗遍當地的美食,到了地方,頭一兩天心情亢奮,呼朋喚友、興趣盎然地在這新的「自由之地」釋放能量。然而,每每在外地待的時間超過四五天,就開始想念香港。
想念香港,首先是來自腸胃的呼喚。 很多內地朋友向我讚美香港是美食之都時,我總是驚訝地反駁他們:香港哪有內地的美食多!中國八大菜系,個個都有獨門秘訣,把持着食客們的口腹之福。
但事實是,經歷過十幾年與香港的調和,我竟沒意識到,自己的腸胃已經默默習慣了這裏的「港式」口味,無論是街邊的魚蛋、燒賣、雞蛋仔,還是茶餐廳的公仔麵、西多士配奶茶,又或者是西餐聽的一塊7分熟鮮嫩牛扒、海鮮酒家出品的葱薑爆炒波士頓龍蝦……這些都已深深刻進了我的飲食基因。川菜、湘菜、浙菜、閩菜等八大菜系進入香港,也被本地化,變成具有香港風情的「港系」,所以吃慣了香港口味的人,走到哪,還是會想念那一口「港味」。
還有香港的多國菜,也就是西餐,內地遊客來港一定要去嘗試,香港西餐廳的主廚多為西人,所以菜式做法都十分地道,而普通的西餐廳價格也算親民:很多地方午餐,200港元左右也能吃到一個包含沙律、扒類(有雞肉、豬肉或魚肉)、甜點和咖啡的全餐,當然,選擇牛扒通常要加錢。對比備受遊客追捧的香港燒鵝,半隻可能也要200港元甚至以上的價格,香港的「平民」西餐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對比北京的宏偉、上海的精緻、西安的包容、蘇州的秀麗,香港讓我捨棄不下的,還是她的秩序感。750萬人生活在寸土寸金的高效運轉的城市中,秩序是讓這座城市充滿活力的有力保障,這種秩序不僅僅是城市的運行法則,更是香港人心中的一種生活理念。香港人習慣排隊、習慣按章辦事,或許有遊客會覺得香港人行事「死板」、「冷酷」、不靈活,但有時,往往就是這種「死板」和「冷酷」才能造就相對公平的社會氣氛。
但香港這座城市也是熱情和溫暖的,只是這種熱情和溫暖沒有時刻地掛在嘴邊,而是隱藏在許多小的細節裏。最近在街頭,還是能碰到問路的內地遊客,而他們所求問的「香港好人」,也大都耐心地解釋甚至親自指引方向,看到這些,我會心一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