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
8月初的香港,難得天朗氣清,站在中銀大廈70樓頂層俯瞰維港,不禁為香港山海相依、高樓櫛比的恢宏氣勢所震撼。
遠處綠色的山脈綿延至視線看不到的地方,近處蔚藍的海水上一艘艘貨船或客艇瀟灑駛過,留下銀白色的浪花,在日光下顯得格外耀眼。岸邊就是排列密集、緊緻的高樓,順着山脈和海岸有幾條主幹道打通了港島東和西,車水馬龍,不留給人們些許調整情緒的時間,從大海的懷抱中走來,一頭就要扎進這高速運轉的摩登世界。
十幾年前來香港,每每來到中環,都會被近在咫尺的摩天大樓所震撼。從海邊望向半山,再直至山頂,香港社會中西融合,華洋雜處的文化,在建築上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站高望遠,不禁感慨,山頂纜車通往的太平山山頂,早在十九至二十世紀上半葉是華人難以踏足的尊貴地方,如今,卻是每個普通人都可以到達的景點。而那些散落在中半山的極富西式風格的古老教堂或學校,也一同見證香港是如何由曾經的「維多利亞城」脫胎換骨,蛻變成如今的國際都市。
從中銀大廈下來,穿過德輔道中的電車路,可以到達終審法院,這是一座採用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物,糅合古羅馬及希臘設計風格,外形優雅復古。終審法院於1912年啟用,前身為最高法院。
終審法院旁的遮打花園,是拍攝中銀大廈的較佳位置。中銀大廈由著名華裔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先生設計,全棟配以稜柱狀玻璃幕牆的高樓,是香港的重要地標。1990年剛落成時,是亞洲最高的建築物,氣宇軒昂地挺立在維港岸邊。
中銀大廈旁邊,則可以看到長江集團中心大廈及滙豐銀行總行,滙豐門口的兩座銅獅子,已經默默鎮守着總行80餘年。
滙豐旁邊的銀行街,還有一棟較為古舊的建築物——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建築風格中西合璧,糅合傳統中國風和外國現代主義兩種元素,大廈外牆結構以白色花崗岩為主,門外兩隻石獅栩栩如生,對比滙豐的銅獅子,也不失霸氣。
根據中國銀行大廈史料館的導賞員介紹,1917年中國銀行南來香港建立分號,30年後,即1947年,分行時任經理鄭鐵如先生以遠大目光,根據銀行未來發展需要,投得原址是香港大會堂一部分的土地,然後用3年時間在這塊土地上興建了當年全港最高建築物──中國銀行大廈。
中國銀行大廈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香港同胞愛國活動的重要場地,每年的國慶節,大廈會搭建大型牌樓,上面寫着慶祝國慶的字樣,張燈結彩,喜氣洋洋,與市民共慶佳節,成為不少老一輩港人的溫馨記憶。 如今,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和旁邊較為年輕的中銀大廈,攜手並肩矗立在維港旁,各領風騷,守望和祝福這座美麗的城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