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圖為早前在位於杭州臨安吳越文化公園的「地道吳越」民間手工藝文化空間內,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木版年畫拓印技藝。 資料圖片

聚焦建設文化強國 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簡稱《決定》)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列為「七個聚焦」之一,提出了文化領域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標和重大任務。對此,多位專家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決定》彰顯了文化的人民性。這不僅要體現在公共文化服務持續滿足人民高水平需求上,還要體現在人民群眾在文化創新創造等多個層面所發揮的主體作用上。未來,需繼續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積極培育文化新型主體、新型業態、新型消費模式等,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

據悉,目前,中國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綜合文化站和90%以上博物館實現免費開放。《決定》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健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機制,推進公共文化設施所有權和使用權分置改革。

北京大學國家現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國新表示,在內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已較為完備的基礎上,《決定》聚焦文化強國建設,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體現了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的改革思路,而具體做法在《決定》中也已作出安排,即「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

李國新認為,這一機制既強調文化資源質量,重點解決公共文化產品「好不好」的問題;又強調供給方式,明確要讓優質文化資源與民眾「直接見面」。要通過進一步推廣「訂單式」「菜單式」「預約式」服務等,為基層民眾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

支持城鄉公共文化空間建設

近年來,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新型文化空間發展迅速,廣受城鄉居民歡迎。不過,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城鄉區域之間發展不均衡、文化資源統籌不夠、運營管理改革不到位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教授郭媛媛表示,下一步需不斷創新拓展城鄉公共文化空間,加大力度統籌協調各方面文化資源支持公共文化空間建設,實現共建共享。她建議,進一步拓展基層文化館、站的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深入開展社會化合作,拓寬服務覆蓋面,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全體人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培養人才激活創新創造能力

《決定》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培育形成規模宏大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郭媛媛表示,文化的人民性既要體現在公共服務不斷滿足人民高水平需求上,同時人民群眾也應在文化創新創造等諸多層面發揮主體作用。

她認為,文化的生命力源於創新創造,文化創新創造也是時代變遷、社會變革的先導。《決定》對如何發展文化事業作出了指示,文化創新、數字技術和人才培養是重點。未來,政府可通過人才培養、文化培育、創新體制機制的設置等,來激活人民群眾文化創新創造的能力,並給予更多倡導和實踐支持。

郭媛媛還提到,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是增強文化發展活力和實現文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證。在推進既有文化發展的同時,還要不斷為社會新發的文化,包括市場,預留更大的空間,為文化創新創造提供能量支持。

未來延伸至「文化+各領域」

《決定》提出,健全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郭媛媛認為,未來文化的發展會延伸至「文化+各領域」,形成一個「大文化」的概念。它不僅涵蓋公共文化部分,還包含了在市場經濟規則下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以及數字文化、新技術文化等新興領域。同各領域的融合能拓寬文化的傳播渠道,豐富文化的表現形式,還能增強文化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實現文化產業的升級和轉型。

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是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新型文化產業結構。其中包括建構符合最新文化發展形式的創新發展管理模式。郭媛媛表示,部門協同、「文化+各領域」的機制適配體系建構,模塊化的柔性管理機制等,都是未來需要去探索和發展的。各地還需優化文化產業發展市場環境,健全文化產業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消除文化產業發展的各種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