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偉文建議政府補貼海外公司來港合作拍攝和製作電影。
◆ 邵氏影城內現有五個大型攝影廠。
◆ 邵氏創意中心內配備後期媒體製作設施。
◆ 影城內建有全球其中一間最大的杜比全景聲電影混音劇院。 邵氏影城供圖
◆ 創意中心內設有各式拍攝場景。

香港電影業疫後逐步復甦,近年更湧現了不少叫好叫座的本地製作電影,業界應如何乘勢緊握契機長遠發展?電影及其衍生品又可以如何為香港增添旅遊熱點,從而拉動經濟?邵氏基金會主席及邵氏影城董事總經理陳偉文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冀望政府放寬使用影城規限,以適應串流平台和短視頻的播放新趨勢。他亦建議政府補貼海外公司來港合作拍攝和製作電影,助力影城發展成為香港的一個國際電影製作中心,從而集結業界精英力量,構建電影創意文化小鎮,留存優質電影布景,製造更多吸引海內外影迷「打卡」的旅遊熱點。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北山彥

從五大攝影廠到擁頂尖設備的後期製作大樓和劇院,再到近年開設的為年輕電影製作人提供協作空間的創意中心,邵氏影城可謂設施齊備,近日亦迎來ViuTV製作基地的入駐。但對陳偉文而言,目前的進度還遠遠不夠,「過往這十年,我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使影城發揮出更好的用途。最近我們已與很多學院合作舉辦教育項目,也在攝影廠中布置了虛擬製作裝置,令學生可在廠內學習應用最新的電影科技。我們的方向是培育下一代的電影製作人,而長遠目標是希望影城成為香港的一個國際電影製作中心,我們的設施都已經具備了條件,如果得到政府的協助,相信很快可以在國際上佔據一席之地。」

盼與海內外電影公司合作

香港一向是中西文化藝術交流平台,過往也有不少荷里活電影和劇集在港取景拍攝。陳偉文認為,本港電影業除了向內地發展,也應該積極與外國電影製作公司合作,惟本港目前仍未有相應激勵措施。他建議政府可以支援外地電影來港拍攝及製作,一方面可以提升本地從業員的水平,增加工作機會,「若沒有穩定的工作量和收入,便很難吸納年輕人才入行。」另一方面,賣座電影的取景地點也可成為海內外影迷和遊客的「打卡」勝地,為本港創造新的旅遊熱點。

「很多國家都已有激勵措施給予外來製作,如果特區政府可以提供補助,而我們可以提供場地,相信很多海外公司都會有興趣來香港拍攝和製作電影。」他表示,如今邵氏致力培育電影人才也是為此考慮,屆時可以與海外公司合作出產更多優質作品。「未來未必會再有人投入巨額資金興建影城設施,我們將投資建設影城這件事當做回饋社會的公益事業,至今每年都還會補貼兩三千萬。希望可以與政府達成更好合作,更高效地運用資源,也使我們的補貼用得其所。」

同時,他也冀望政府放寬影城的使用規限,釋放影城資源,以適應串流平台和短視頻的新趨勢。「建設影城之初,政策規定只可以拍攝製作35mm電影菲林,在我們的努力下,現已可以拍攝製作電視內容。如今影視發放的平台已經不同,我們更應該拓展疆界,及時去拍攝和製作適合不同平台觀賞的節目,包括電影、電視、串流及互聯網內容。」他預料,未來的內容製作會趨向於更多短片,電影亦可能分為長篇和短篇等多個版本,「我們也可以嘗試由短片開始,再到短的電視節目製作,最後再看能不能達到電影的層次。」

致力培育年輕電影創作者

為支持本地電影製作,邵氏基金會2022年斥資3億元提升設施,包括開設佔地逾1萬平方呎的邵氏創意中心,陳偉文冀能惠及年輕電影製作人,凝聚本地電影製作公司和專才。他介紹道:「我們會開放影城設施予年輕電影人使用,也正計劃邀請在電影製作和發行方面的專業人士舉行研討會、交流會和大師班。希望以此使年輕人與業界多些交流,令他們更快進步,也找到應有的機會。」

中心設施另供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作教學用途,陳偉文稱,中心正跟浸會大學和香港演藝學院商討合作,冀能惠及更多院校,也令影城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他透露,目前創意中心和影城設施的使用者逐漸增多,正計劃建設更多具不同功能的攝影廠,且因疫情而擱置的策劃舉辦亞太電影節的項目,也有望在未來重啟,「希望藉電影節的交流,使業界人士更了解現時世界各地觀眾的口味,把握市場脈搏,令本地製作的電影更好地外銷到世界各地。」

籲本港戲院多元發展謀出路

2020年至今香港共有16間戲院結業,包括UA戲院的全線落幕,以及今年結業的嘉禾啟德及銅鑼灣總統戲院。陳偉文直言,香港地貴租高,電影票價動輒百元,若經濟不景,市民未必時常會花高價入戲院看電影,他由此倡議戲院可多元化及精品化發展以謀出路。

「我們做電影院時,會盡量找到新賣點吸引觀眾入場,例如當年自主研發新的音響系統曾引發了一個小熱潮。長遠來講,如果戲院可以學習泰國的影城般精品化,並在觀影配套方面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多一些新的想法和跨界合作,相信會吸引更多觀眾捧場。」他又提到,正熱映的《玩轉腦朋友2》吸引了很多年輕人走入戲院觀影,「我自己也看過,的確是很有創意的作品,只要有好作品,就會有觀眾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