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連慜鈺 杭州報道)6日,杭州亞組委舉行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碳中和成果發布會,經核算和評價認證,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共排放溫室氣體88.29萬噸,使用綠電減排溫室氣體2.20萬噸,接受社會捐贈碳抵消指標109.99萬噸,在亞運會、亞殘運會史上首次實現碳中和。
打造「碳中和」賽事 實現10個「首次」
杭州亞組委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毛根洪介紹,杭州亞運會碳中和工作,嚴格按照生態環境部《大型活動碳中和實施指南(試行)》等規定開展,實現了10個「首次」:開閉幕式首次使用「數字煙花」代替「實物煙花」;主火炬首次使用甲醇作為燃料;「人人1千克 助力亞運碳中和」活動參與人次達1.07億,成為一年內參與人數最多的環保活動,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推出首個亞運村低碳賬戶,參與人數達1.6萬餘人,參與活動72萬人次,「村民」參與率超過80%;首次發行大型活動碳中和數字紀念獎牌;開展亞運會歷史上覆蓋區域最廣、參與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線上火炬傳遞;首創編制《亞運會綠色健康建築設計導則》《亞運會場館建築室內空氣污染控制技術導則》等規範;首創首用「末端降碳路由器+多維外延終端」的複雜場景下樓宇數智低碳運行策略,構築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大蓮花)降碳提效智能綠網;首次推出大型活動碳中和管理平台,實現數據可追蹤和部分數據動態更新;在亞運會歷史上首次實現全部場館綠電供應。
綠色、低碳、可持續理念融入籌辦全過程
據了解,綠色、低碳、可持續理念融入了亞運會籌辦的全過程、各領域和各環節,促進了場館、能源、交通、運營、活動、辦公等領域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場館方面,杭州亞組委優先使用既有場館,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56個競賽場館中,新建場館僅12個。能源方面,通過綠電交易,首次實現全部亞運場館、杭州亞運村和亞組委辦公綠電供應,主火炬首次使用甲醇作為燃料。交通方面,亞運會接待、接駁、物流等車輛優先選用新能源車。運營方面,場館臨時設施和賽事器材優先採用租用、借用形式或使用可循環利用材料;亞運村房間的漱口杯、衣架採用可降解的麥秸稈材質;亞運村累計回收紙質餐盒和牛奶盒57噸、其他低價值廢棄物92噸,可製成原生紙89.34噸,部分已製成紙扇作為低碳活動紀念品;亞運會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服裝材質採用可再生材料。
「在最大限度減少碳排放的基礎上,我們發動各地各單位捐贈碳配額、碳信用、碳普惠等抵消亞運會產生的碳排放量。47家單位捐贈碳抵消指標109.99萬噸(其中碳配額6.05萬噸、CCER1.48萬噸、國際核證碳信用86.10萬噸、浙江碳普惠16.36萬噸),覆蓋省內所有11個設區市,省外單位也主動參與,單位數量遠超國內外同類賽事。」毛根洪表示,杭州亞組委優先選用浙江對口幫扶的中西部地區和省內山區26縣的碳信用、碳普惠等用於亞運會碳抵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