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是貫徹愛國愛港為宗旨的報刊。假如我是香港文匯報記者,我眼中的人文報道角度便是中華文化。側重中華文化的人文報道又為何重要?我將由社會、國家以及創新三方面討論這個問題,並提出具體的人文報道方向。

首先,側重中華文化,有助於社會的進步。中華文化的美德,正是文明社會的根本,從古至今數之不盡的例子都彰顯着其強烈的重要性。《左傳·僖公五年》中的「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表達着社會上應存在相依相存的關係,而在《禮記·訪記》中更寫到「君子貴人賤己,先人而後己」,描述人們應尊重而優先考慮他人。既要相依相存,又要尊重而優先考慮他人,這不正好相當於尊重互助的社會嗎?這種互助的精神早在古時就存在了,是古人對於理想社會及先進社會的經驗總結,重要性可想而知。那麼在現代呢?我們有雷鋒精神—「把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久久回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的人們心中。

其次,側重中華文化,有助保障國家長久發展。香港作為祖國的一部分,國家長久同樣關乎香港長久。香港文匯報作為扎根香港的報刊,其人文報道的內容當然也就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關。中華文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礎,為何其保持生機勃勃?關鍵就在於中華文化。

最後,有人提出文化創新才是社會新活力,人文報道應注重文化創新。然而,文化創新是建立在傳統文化的基礎。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香港被賦予了一新的角色 —— 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也就需要負起文化安全責任,香港文匯報記者也應在人文報道中有所行動。而保障文化安全,絕不是單純側重於文化創新,必須要將傳統文化與其並重。例如易中天的《品三國》、于丹的《讀論語》,他們都是以傳統的書籍為基礎,進行適當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傳統文化的內涵被正確帶出,被人們所流傳,而不會「離經叛道」。傳統與創新並不矛盾,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首先要繼承傳統,再推陳出新,前提不可忽視。

綜上所述,將人文報道側重中華文化,能夠從社會進步、國家發展、創新與傳承並重三個方面達成積極作用。我相信作為香港文匯報記者,肩負着弘揚中華文化的重任,引領讀者擔當傳承,長遠而言將穩固香港與內地的血脈相連,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綿力。

◆天水圍香島中學 柯展翔

註: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