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 受訪者供圖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2018年8月23日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投入運行。圖為位於東莞松山湖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外景。 資料圖片
◆中國散裂中子源內設。圖為檢修狀態下的快循環同步加速器。 資料圖片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不斷提速,多個大科學裝置建設獲得突破,成為中國科學家從事基礎研究以及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研究的熱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高能物理所在大灣區建設的江門中微子實驗已完成絕大部分基礎建設,預計在明年完成安裝。散裂中子源一期運行穩定,為多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關鍵技術研發提供支持。未來考慮建設大型100公里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並將在這一領域與香港科學家進行更深入的合作。◆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兩會報道

中微子是粒子物理、粒子天體物理和宇宙學研究的熱點。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結束後,江門中微子實驗成為中國科學家探索這一領域的大科學裝置之一。王貽芳表示,江門中微子實驗方案是在地下700米建設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液體閃爍探測器。在建設中,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在2018年自行設計研發出樣管,並實現批量生產,最終超過國際壟斷企業日本濱松的探測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合作企業在此過程中不僅完成器件的建造,同時也大大提高創新能力,開展各種光電器件的研發。這些器件廣泛用於航天、醫療、探測器等,成為基礎科學研究推動產業發展的鮮活案例。目前,江門中微子實驗已完成絕大部分的基礎建設,預計在明年完成安裝。

超過日本美國散裂中子源同期水平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世界四大散裂中子源之一,2007年選址東莞,2011年開工建設,2018年完成建設並通過國家驗收。2020年,在疫情防控最困難時,提前一年半實現設計指標。「在此過程中核心設備基本實現國產化,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產化率超過90%。」王貽芳說,散裂中子源自從建設完成後一直在高效穩定運行,到目前為止運行效率超過94.5%,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王貽芳表示,散裂中子源的註冊用戶超過2,600人,大灣區佔20%左右,支持國內外科研和工業界的課題約580多項。目前為止,用戶論文有60餘篇,從重大成果來看超過日本和美國散裂中子源的同期水平,在重要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一些成果和專利。他舉例說,香港大學黃明欣團隊發現性能創世界紀錄的超級鋼,其機理是通過散裂中子源上的研究得到確認,最終對這一類超級鋼如何實現它的性質作出確定的揭示。

對藥物研發提供微觀機理支撐

在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方面,散裂中子源為航空發動機、高鐵輪匝、深海深潛器等國家戰略需求提供機時約9,800小時,對這些高性能材料進行微觀探測,尋找缺陷,為解決重大的國家需求問題提供了非常關鍵的支撐。在藥物研究方面,通過小角中子散射儀開展了癌症治療新型藥物、新冠病毒核酸聚合酶等的研究,對藥物研發提供微觀機理支撐。特別是利用散裂中子源技術開發出全新的中子治癌方案,利用散裂中子源積累的加速器和中子技術,成功研製中國首台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癌(BNCT)實驗裝置,為國產BNCT治療裝置廣泛應用、新一代治癌技術出現奠定了基礎。散裂中子源一期的功率是100千瓦,二期的目標是500千瓦,二期升級項目已列入「十四五」規劃,力爭在今年底或明年初開工建設。

大科學裝置經費佔比不及歐美日1/6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王貽芳還就中國大科學裝置建設發展提出建議。「我國大科學裝置相關經費佔全國基礎研究經費的比例僅為4%,遠低於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大科學裝置經費佔GDP的比重甚至不到歐美日的1/6。」他表示,當前中國對大科學裝置的投入依然偏低,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增加大科學裝置的建設經費投入,並協調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參與大科學裝置的建設,使大科學裝置年建設經費早日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